为了把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路小学在收到新课标后,迅速安排教师进行新课标学习。自4月24日起,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各学科均开始“2022版新课标”学习活动。
老师们通过自学,集中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新课标的学习,并在学习中比对新旧课标的区别,明确学科教学的新要求。
聚焦“2022版新课标”新在哪里?有哪些变化?
教师在学习中发现,在课标的前言部分已经着重向大家介绍了修订后的主要变化。
一、课程方案的变化。
第一,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二,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上级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第三,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课程标准的变化。
第一,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第二,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第三,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本次新课标学习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标准的改变绝对不仅是改变教材,更是对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改革。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率,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践行课标。只有跟上课标修订完善的步伐,与时俱进,把握改革方向,才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提升专业素质坚实的基础,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为老师们明确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