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本期看点

让“三无”小区变成“三有”小区 就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来源:大河舆情     发表时间:2022-05-12

当下,“三无”小区(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居民住宅小区)的治理成为普遍存在又亟须解决的民生难题。有媒体调研发现,目前“三无”小区面临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等困境。其因治理较为复杂,安全隐患多,正在成为城市里的顽疾。

据了解,早在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就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几年来,老旧小区改造确实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一些城市里,仍有一定数量的“三无”小区存在。

调查发现,“三无”小区一般都是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内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管护、维修成本高。物业进驻积极性差,即使进驻了,也由于缺乏资金、人力等,导致“失管”。另外,“三无”小区往往流动人口多,组成复杂,管理较难,因此,“三无”小区治理成了难题,也会让业主渐渐对业委会、物业产生抵触情绪,陷入“越难管越无人管,越无人管越不服管”的怪圈。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要解决“三无”小区难题,让“三无”小区变成“三有”小区,就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要能攻坚克难,加大力度破除难点堵点。还要解决职能部门之间职能职责不清晰、职能交叉等“九龙治水”问题。“三无”小区能否走出治理困境,也是对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治理能力的考验,需要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用“绣花功夫”推进“三无”小区治理,把“三无”小区织就成“幸福”小区。

《市场星报》发文认为,相关执法部门要能加大执法力度,要与物业、业委会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要建立健全有关单位分工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要拧紧责任链条,让相关各方能够守土有责。

《广州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让“三无”小区不再失“管”,坚持问题导向,方可精准破解。这首先有赖于政府、基层党组织、社区、物业等各方形成长效合力,共同构建良性互补的工作机制。其次,要转变治理思路,“三无”小区如烫手山芋无人敢领,说到底还在于“无利可图”。对此,在大幅提高政府专项补贴力度的同时,不妨因地制宜地开发可“反哺”小区管理的公共收益模式,如首层商铺改造、空地改停车场等,充分利用小区的闲置资源,激活老旧小区的“造血功能”。⑥


【上一篇】别让“一刀切”的防疫措施 “切”掉了粮食丰收的希望

【下一篇】海绵城市“国家队”纳新 最高可获11亿元补贴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851966   65798560    联系人: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