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遵纪守法是做人底线,放纵私欲必将自我毁灭

来源:红辣椒评论     发表时间:2022-09-13

9月11日,北京警方侦破一起违法犯罪案件,将演员李某某(男,35岁)查获,该人对多次嫖娼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其已被依法予以行政拘留。通过权威渠道核实,李某某为李易峰。此前,李易峰方曾多次辟谣,否认该事。(9月11日 央视网)

可以说,李易峰此次的“塌房”并不完全出乎意料。此前,早在9月10日,就有网传消息称,李易峰嫖娼。而许多“蓝V”也将关于李易峰的消息全数删除,加上央视中秋联欢晚会上其原定的节目也被拿下,当晚李易峰本人也不知所踪。种种迹象似乎都印证了网传为实。吊诡的是,当天深夜,李易峰方却发表声明来辟谣,否认相关传言。直到9月11日,“平安北京”砸下“实锤”,在官方通报面前,李易峰此前积极的“辟谣”行为,显得尤为可笑。

值得思考的是,李易峰嫖娼是事实,被行政拘留也是事实,之前的传言虽然没有官方证实,但绝不是凭空捏造。在违法犯罪的事实下,李易峰及其团队为何第一时间不是知错悔改,而是堂而皇之地“辟谣”,企图瞒天过海?以“顶流”为护身符,借助个人影响力,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种种行为抹去违法痕迹,掩盖丑闻,这或许是其最终目的。

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最开始,辟谣是作为艺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手段出现的。作为公众人物,艺人难免会受到不实传言的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权威、准确的辟谣,可以起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然而,部分有道德污点、甚至违法犯罪的艺人明星却将辟谣作为传播谎言,调动人气,混淆视听,掩饰错误的手段。在面对传言流出时,不思悔改,反而“辟谣”速度第一,企图借助个人影响力调动粉丝情绪,颠倒黑白,“唯恐天下不乱”,进而逃之夭夭。犯错之后不知悔改,要比单纯的犯错更不可原谅。

近年来,娱乐圈各种“塌房”层出不穷,违法失德的艺人无一不是风头无两过的名人“顶流”。他们见过“大世面”,去过“大场合”,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可是,这些失德艺人放任自己堕落腐坏,踏过良知、道义和法律的红线,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本该与其名誉所匹配的洁身自好,更别提以身作则、戒骄戒躁。说到底,是人气带来的地位和财富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误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无视法律规则,最终自食恶果。

身为公众人物,无论是在聚光灯前,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好、遵纪守法这根弦时刻不能松。人前大谈法律正义,私下违法乱纪,如此“双面人”做派令人不齿。事实上,艺人的名头所带来的不能仅仅是名声和光环,更应是比普通人更加自律与自重的意识。身为公众人物,超高的人气这也意味着其一举一动都会被公众“看在眼里”。人气是一种监督,艺人及团队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切不可借“辟谣”行侥幸之事,利用公众对其的高关注度来遮丑。

培养一名人才很难,积累荣誉口碑不易,但砸掉招牌只在转瞬之间,从高台到深渊只需一次跌落。部分明星欲仰仗自身“人气”,妄想风头一过“歌照唱、舞照跳、剧照拍、钱照赚”,这样的念头也应该打消了。遵纪守法是做人的底线,法纪道德面前无人能够开脱,名气掩饰下放纵私欲,结局必然是自我毁灭。(蔡烨)


【上一篇】靠查扣共享单车“日进上万”,不能用管理权限搞利益寻租

【下一篇】收取84000元巨额班费,家委会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851966   65798560    联系人: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