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6名航天员会师,中国太空探索历史性一刻|新京报快评

来源:新京报评论     发表时间:2022-12-01

1669864526941699.jpg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合影的画面。图/新华社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完成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驻留,神舟十五号乘组也开启6个月的“太空出差”时间。

这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的新突破。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组成“三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组成“三船”,它们共同组建起中国人在太空的“三室三厅”最全配置。中国空间站此次扩容后,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全新的“家”。

在浩瀚太空“安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美好祈愿。为了这个目标,几代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接力奋斗,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历史,个中的艰辛与喜悦,每每激荡着中国人的心灵。飞天逐梦,已经成了当下这个时代激动人心的力量源泉。

从2011年9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中国人在太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到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在轨组建全面展开;从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到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再到现在神舟十五号成功停靠中国空间站,中国人在太空的脚印越来越坚实。

1669864566961815.jpg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拟图像。图/新华社

特别是自天和舱发射到现在,在19个月时间里,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了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又一气呵成,令人心旌动摇。

这背后,是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追索与探求,也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实力的极大提升。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也离不开中国航天员一次次的接力飞天。

从中国人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再到备战24年10个月的邓清明;从神五“1人1天”,到神九“3人13天”、神十“3人15天”,再到神十一“2人33天”,再到神十三、神十四、神十五“3人6个月”,接力飞天的刻痕,标记下的是中国高度。

此番神十五飞天,成功停靠中国空间站,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回顾过往,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前路漫漫。值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唯有秉持初心,持续努力,不断突破,才能让我们在太空的“家”更美好,也才能更好地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太空,在苍茫的宇宙,有着“另一个中国”在接受我们的注目礼。(文|龙之朱)

【上一篇】劳荣枝二审判死刑:鳄鱼的眼泪无法感动法律

【下一篇】年轻人“围炉煮茶”,也是传承保护舌尖上的“非遗” | 新京报快评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851966   65798560    联系人: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