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本期看点

权力与利益驱动背后 谁在蚕食网络空间?

来源:大河舆情     发表时间:2020-08-03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逐步进入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平台,再到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的网络平台在不断产生,用户和流量也在不断分化、转移。我们在见证网络力量对公共事件的参与之余,也从惊叹网络带来话语平权的乐观,发展为对网络话语权再集中的担忧。

网络带给我们的好处是肉眼可见、亲身可感的,信息的畅通,生活的便利……电子政务、大数据的发展正改变着政府的治理模式,短视频、直播为日常消费、旅游等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尤其是疫情暴发、封闭隔离期间,网络对社会的运转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背后的一些乱象也不容忽视,而这些乱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权力与利益的驱使。


1.网络话语权力化

不可否认,网民通过对公共事件的讨论,发挥力量,甚至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了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展。之前不少人乐观地认为,网络形成了话语的平权化,在网络空间上更加自由、平等。但事实上,除知名人士外,意见领袖、“大V”、粉丝量巨大的博主也逐渐成为新的话语权贵。在前段时间6万粉丝“大V”大闹医院引来400多万粉丝医生事件中,我们清晰可见粉丝量成为话语权力的现象。用户的关注度、粉丝量不同,显然在网上的声量也差异巨大。所以,吸引粉丝甚至购买粉丝量、养号等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2.网络暴力产业化

权力容易使人膨胀,有的网友自以为获得了“神之视角”,可以借助键盘随意批评、指责他人,甚至超越道德的边界,进行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打着正义的旗号随心所欲。近年来,网络暴力愈演愈烈,手段不断更新,甚至发展为产业化链条。据《半月谈》报道,新型网络暴力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业竞争领域,呈现出了有组织、有策划、有产业链条的倾向。一些人在网上制造假舆情、绑架真民意,抓住部分主管部门畏惧舆情出现的心理,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3.流量至上逐利化

在舆论场上,无底线博眼球的行为频频上演。一些网站、社交平台和自媒体为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常常踩线越界。比如,最近发生在南京的一起盗窃外卖案件,在“名牌大学生”“寒门学子”等标签下,事件演变成“名校贫困大学生偷外卖度日”的描述,有自媒体渲染悲情,呼吁放他一马,甚至称“我们都有罪”。然而,事情最终反转。还有视频拍摄者自导自演“女孩考上清华后下跪感谢父亲”的短视频,还号称传播正能量,被网友批驳是挣流量。


4.万事皆可娱乐化

在电视的普及下,美国学者波兹曼写出了《娱乐至死》这本书。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一观点似乎更加凸显。热点变成了段子,新闻衍生出狂欢。一些人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一些人无聊的围观。面对洪灾、命案这样的悲伤事件,有的人缺少共情心理,自以为抖包袱般将事情戏谑化,好像凡事都可以变成搞笑素材。事情的意义被消解,热闹过后空留一地鸡毛。

大家在享受网络化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这些负面现象也时常被批判。近年来,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整治力度。说到底,网络空间只是现实的投射,只要有利可图,总会出现各种乱象,所以网络空间的治理也将是一项长期化的工作。②


【上一篇】河南出台多项利好 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

【下一篇】河南脱贫攻坚监督下沉到户到人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851966   65798560    联系人: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