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本期看点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重要论断有哪些?

来源:大河舆情     发表时间:2021-03-01

2月25日上午10点半,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总结了表彰大会的五个重要论断,如下:


一个奇迹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开篇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个“全面胜利”的成绩表现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这个“全面胜利”的成绩意味着: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段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中国梦着眼、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入手,摆脱贫困的历史展开了中国人民逐梦、筑梦、圆梦的历史。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有一个长期艰辛奋斗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一个理论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减贫理论也是研究前沿。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减贫理论,如“不平等、收入和贫困”“贸易与贫困”“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增长减贫能力的影响”“现金转移支付、减贫与妇女赋权”等。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与一系列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息息相关。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取得脱贫攻坚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所在,也是为全球减贫贡献的中国智慧所系。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可以理解为“七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一种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到了他们中的楷模: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让伟大的精神始终在祖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一个起点

摆脱贫困,难;巩固脱贫成果,更是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个起点,擦亮着奋斗的底色,凝聚着迈向更好生活的力量。⑤


【上一篇】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乘风破浪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851966   65798560    联系人: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