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全周期管理”本是管理学术语,指在管理产品的过程中,从设计、研发、生产、经营到回收的闭环,实现全过程控制。将这种方式用于反腐败斗争,有何新意?
图源:网络
一
实际上,这次集体学习并非习近平首提“全周期管理”。2020年3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成为重塑基层治理格局的一把新钥匙。
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系统思维。通俗讲,系统思维指在工作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实现不同要素之间目标一致、效果互补。
“全周期管理”方式是新时代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成果,也是对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经验的进一步总结,为我们未来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全周期管理”方式下,作为治理腐败的三个基本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并非简单的线性推进,而是必须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形成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本寓于治标之中的互动格局。
比如在推进不敢腐时,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和人民、党纪国法的“不敢”,从而产生强大震慑;在推进不能腐时,扎紧制度笼子,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监督下无隙可钻、无机可乘,形成刚性制度约束;在推进不想腐时,发挥思想教育优势,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图源:网络
二
“全周期管理”意味着全过程。在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年轻干部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近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公布多起党员干部退休后被查处的例子,退休不意味着“安全着陆”。从参加工作到逐渐成长为领导干部,再到退休,将“严”字贯穿于干部成长和管理全过程,这同样是“全周期管理”方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全周期管理”意味着全覆盖。早先,以结果为导向的观念往往是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严加震慑。“全周期管理”方式意味着只要运用公权力,无论是行使决策权、执行权或监督权,无论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应设有相应的风险预警装置,最大程度避免腐败发生。
“全周期管理”对纪检监察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监督金融领域的领导干部时,如果连账都看不懂,怎么搞日常监督?身处大数据时代,纪检监察人员还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只有善于从大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才能起到风险监测的“探头”作用。比如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列出风险清单,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模型;在纪法衔接上下功夫,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厘清权力的空白、重叠、交叉痛点等。
眼下,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反腐败斗争事关民心向背,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用好“全周期管理”方式,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反腐败斗争方能赢得最终胜利。
观点/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
采访整理/静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