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无论烟花还是气球,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红辣椒评论     发表时间:2023-01-03

烟花缺席,气球来替。在城市“禁燃令”下,零点放飞气球成了众多市民跨年的浪漫之举。但欢庆过后,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据媒体报道,1月1日河北石家庄的环卫工人赶着大早举着长杆,沿路摘下年轻人跨年夜放飞的“浪漫”。微博话题“跨年夜市民放飞气球苦了环卫工”下,不乏抨击这种“浪漫”不为他人着想的声音。(1月1日 北京头条) 

其实,究其根本而言,对于气球和烟花的讨论其实是一致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的追求和向往。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是源于人类对于集体的精神交往活动的本能需求。因此,放气球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追求仪式感”可以解释的。另外,气球和烟花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如何进行合理放飞、文明燃放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解决并不困难。这些活动背后所折射的社会需求却是我们必须给予关注的地方。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三年以来,为了战胜疫情我们取消了太多的精神文化活动,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我们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而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对集体活动有着天然的倾向和认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有着一种对“热热闹闹”的执念,即便是性格孤僻的人,也有着对万家灯火、欢声笑语的浪漫想象。因此,对于长期“生活在网上”,人们是无法忍受的,如今正需要一些灵魂的出口、精神的享受。

不久前,众人瞩目的世界杯赛事,恰好反映了人们对精神交往活动的向往和激情。在一场场足球比赛中,人们为之欢呼、舞蹈,和朋友进行赛事的热烈讨论。这是一场集体狂欢,阿根廷夺冠把球迷的热情推向了最高潮,带来了精神上的极致享受。人们用集体记忆标记了这个时代,抚慰了自己封闭的内心。

如此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一些景区游客的愤怒。同样是元旦当天,郑州电影小镇由于烟花秀缺席,遭到游客强烈抗议。在视频报道中,游客们高喊退票,表达不满。元旦佳节本应高兴、快乐,但却遭到了欺骗,如何不让人气愤呢?

群众的心声需要被听见。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能否开展调研活动,制定合理使用烟花、气球等政策措施?总之,要履行自身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组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服务好人民。商业组织也不妨抓住机会,针对人们的市场需求,开展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活动,这样既有益于社会大众,又能取得经济收益。

节日越来越近,人民群众想让生活浪漫一些、快乐一些无可厚非,因为追求美好的事物本就该是生活的目的。


作者:姜子豪(郑州大学)

2023年度红网“青椒计划”系列作品 


【上一篇】“阳康人挤爆三亚”,不失为经济全面复苏的信号

【下一篇】蒙脱石散被抢空?科学用药抢囤不必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