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可爱,圆脸,显小”“有啥说啥,喜欢用表情包,能抛梗接梗等,不信可以加我微信”“如果觉得我做的好非常需要学生的肯定和表扬”……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准聘副教授邵典发布的一则《不正经招生指南》引发热议。“括号里都是亮点”“没架子不做作且风趣幽默,这才是教师该有的样子”,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支持。不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有所冒头,邵老师直言“目前已经有人从线上抹黑,到线下进行恶意举报,影响到了我的工作,甚至牵连了我的家人和学生”。
通常情况下,大学教授的招生指南、个人简历多是关于学术或专业的介绍,相对枯燥,读者对当事人学术造诣之外的其他信息,基本上无从知晓。而邵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按套路出牌,以诙谐幽默的个性化表达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没有什么架子,还主动向学生求表扬;在原则问题上也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学生做了违反学术道德、欺骗造假等行为我可能会跟你恩断义绝”……活泼有梗、逗趣十足,朴实中透着真诚,俏皮中充满自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说起来,因为个人简历带梗出圈的又何止邵老师一个。自嘲考博是因为“当时找不到工作”的胡金牛教授,打趣自己“应该拿不到诺奖”的陈璟教授,都曾收获不少点赞。中科院物理所也曾因“撸猫”出圈。一个个学术达人的个性表达,少了一些“官方”色彩,多了几分“个人”魅力,让人惊喜发现:“严肃”“高冷”的学术研究,原来有这么多可亲可近的“烟火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博学笃行”……再进一步看,如今网络之上,有个性的教授备受追捧,其中有对他们个人魅力的赞赏,同样也莫不有对更加包容、开放的大学文化的向往。不过一些不和谐声音的出现,也多少说明,社会对学术人士的刻板印象仍然很深,对他们个性表达的包容度有待提高。据邵老师透露,其在发这一招生指南之前向院长请示这样是否可以,院长说支持年轻人新的表达方式。这般开放包容、鼓励个性的做法,恰给大伙作出了示范和表率,值得更多人品味、学习。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再看古往今来各位大师,除了科研业绩突出、学术声望不凡、专业授课能力强,也多有博大的胸怀和有趣的灵魂。让更多人接纳并鼓励个性化表达,让更多人看到庄严神圣的知识殿堂也妙趣横生,或许也是这一事件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启示。(撰文: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