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赖网约车28小时被行拘,法律对这样的乘客也有办法 | 新京报快评

来源:新京报评论     发表时间:2023-05-22


1684721887872329.jpg

▲两名乘客网约车内“赖车”不走。图片来自网络

乘客赖在网约车里28小时一事,终于有了结果。5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目前对乘客余某佳和余某江二人,已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此前,5月19日,杭州网约车司机王女士拍摄的相关视频便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据红星新闻报道,视频中,王女士在派出所门口,称两名乘客在自己驾驶的网约车内“赖车”“将近30小时”“已经影响我的运营和正常生活了”。5月19日晚,当地警方向媒体确认,正在调查其是否涉嫌寻衅滋事。

另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司乘人员发生纠纷后,司机决定取消订单,但乘客拒绝下车。冲突期间警方前来调解,劝说5小时未果。此次通报确认赖车乘客最终被行拘,自当是当地警方调查后的处理结果。

近段时间以来,日常生活中的“小纠纷”在公共舆论场上发酵为“大事件”的越来越多。浙江某景区的婆孙平移插队事件,长沙某小区的女业主车位被强占事件,四川高铁上的乘客“互殴”事件等,先后登上各社交媒体的热搜,并引发全民大讨论。

从传播学上解释,个案成为公共事件的背后,都有个体境况与社会普遍心理的暗合,是积压已久的普遍情绪的集中释放。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总习惯于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个案的私人性,也因此有了公共属性。我们能够确保自己不成为“无赖”,却无法避免自己不会碰上某个“无赖”。

被插队怎么办?自己买的车位长期被占怎么办?车位被占还拒不挪车怎么办?被熊孩子吵闹影响怎么办?被熊家长纠缠辱骂甚至攻击怎么办?我们在线关注小纠纷,亦是希望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应对之策,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引。

从此次事件看,两名乘客“赖”在网约车内将近30小时,总归是无理的。道理讲不通,那就讲法。报警处理后,民警劝说5小时未果。当时网民质疑最多的就是,警方为什么不动用强制手段?现在看来,当时警方保持了必要的克制。对这类看上去不大、且属特定主体之间的纠纷,让适度谦抑走在行政处罚之前,既是给行为人及时改错的机会,也是让行政处罚更精准。

而事实上,两名乘客“霸占”他人营运车辆28个小时,妨碍他人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导致了网约车司机财产的损失,哪怕不构成犯罪,也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依法处置。

更何况,网约车属公共交通工具,依《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乘客长时间“霸占”网约车,是否属于寻衅滋事,还需结合具体情境和当事人行为来分析。但无论是从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还是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警方介入处置均有法可依。

从另一角度说,面对警察的调解和劝离,“赖”在车内的两名乘客仍不愿出来,这将使事件的性质从乘客与司机的纠纷,转移到妨害公务和挑衅警方依法处置的加重情节上来。

坚守谦抑执法、践行文明执法,均为严格执法的应有之义,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样也在严格执法的要求之内。普通人或许害怕遇上“无赖”,但执法部门理应成为普通人应对“无赖”的坚固后盾和坚强保障。

毕竟,应对“无赖”,不能总是指望以“魔法”打败“魔法”。当地警方对两名赖车乘客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合法合理,也合符民意期许。

要让“会闹的孩子”不但没有“糖”吃,反会吃到依法追责的苦果。只有这样,遇上“无赖”的无力感才会越来越少,“无赖”也会越来越少。(文|顾左右)

【上一篇】希望每个中国式“乖孩子”,都能飞出以爱之名的“牢笼”

【下一篇】演唱会回来了,“黄牛”也来了 | 媒体札记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