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化解住院陪护难,仍需医患双方多配合 | 新京报社论

来源:新京报评论     发表时间:2023-06-27

1687830519336712.png

▲2023年5月12日,医院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图/新华社

近日,云南的王女士向央广网反映,今年4月中旬,她家人患有神经肿瘤,住院11天,因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自己只能每天在病房外守候,护工费加上自己的住宿费,让她感到经济压力很大。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但医院、患者对陪护问题看法不一。

医院的一些病区不允许家属陪护,有其合理性。比如,传染病区遵循传染病管理规则,家属不能随便进出;ICU病房有一套严谨的管理程序,通常需要专业护士值守,家属在场反而容易添乱;新生儿易受病菌感染,照护的专业性也很强,不宜由家长陪护。陪护患者有时需记录出入量、观察生命体征,家属也难以承担陪护任务。

因此,医院对诊疗效果负责,为了提高陪护质量,在一些医疗场所不允许家属陪护,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宜“一刀切”。

目前,住院陪护难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属没时间陪护,有时只能请护工;护工收费较乱和较高,家属难以承受;部分护工、家属陪护的专业性不足,陪护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还可能导致院感或出现其他纰漏。

但是,家属对陪护问题的关注重点,显然有别于医院。家属除了关心陪护质量之外,还关心由谁来陪护,以及护工费是否合理和可承受等问题。此外,家属陪护还能起到亲情支撑等作用。倘若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仅是出于医学需要,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和实际困难,双方就可能围绕住院陪护问题产生意见分歧。

这说明,化解住院陪护难,离不开医患双方的配合。如果家属陪护反而对诊疗不利,尊重医院的规定,就成为家属的分内责任。护理费多年未涨,以及近年来护士队伍日益壮大,但护理人手不足现象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等,都是医院面临的现实难题,要求医院在不提高收费的前提下,包揽住院患者的陪护任务,在当前的条件下还不现实,患者对此也要给予理解。

医院提升陪护质量和减少纰漏正当合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家属的难处也应该得到体谅。对于特殊病区和患者的陪护,可交由专业陪护人员承担,但若经过现场短时培训就可以教会家属,则应优先考虑让家属承担陪护任务。对患者和家属的难处感同身受,尽量减轻费用负担和提升诊疗的便捷性,才能让医疗更具有人文关怀。

1687830554198438.png

▲2022年9月2日,在某“零陪护”试点医院心内科四科病房外,医护人员正在移动式护理站上值守。图/新华社

化解住院陪护难比较理想的方式是,用专业的医疗护理员,来取代当前的护工。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

医疗护理员的工作范围,正是当前护工的工作范围。该通知还明确,医疗机构有培训医疗护理员的责任,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从事相应工作,合法、规范用工。这说明,通过培养专业医疗护理员队伍来化解住院陪护难,医疗机构责无旁贷。

当然,除了要培养足够多的医疗护理员之外,专业陪护费用如何分担,也是一道待解难题。如果患者难以承受专业陪护高昂的收费,这样的服务再多也是枉然。

比如,不少地方的医院或科室已经开始提供“零陪护”服务,不仅服务专业,而且收费合理。这对于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对于医院更好地对患者治疗,显然都是更有益的。

未来,将部分专业陪护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做好住院陪护服务与商业医疗保险尤其是长护险的制度衔接等,其实都可以起到帮助降低住院陪护费用成本的作用。

因住院陪护导致的纷争,首先需要立足于个案来解决问题,但更应通过相似现象分析原因,在制度层面探寻化解之策。(新京报社论)

【上一篇】出租车司机扔掉共享电动车,本不该发生丨光明网评论员

【下一篇】人大硕士盗取学生信息背后,何为真正的“善”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