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浚县实验小学利用学校地处浚县古城中心的地理优势,积极探索、挖掘浚县深厚的历史文化,以“浚县人应知浚县事”的理念,全面开展戏曲、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在国家倡导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校确立了以浚县历史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构建以发展学生文化内涵、历史知识、学科知识、爱家乡意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风土人情、风俗特色、摩崖石刻等,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组织教师潜心研发、编制校本课程《浚县文化》系列教材丛书——旅游篇、美食篇、大运河篇、书法篇、古城篇等,并多次组织队员到大运河、翰林院进行实地研学,欣赏摩崖石刻、石猴石狮雕塑,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现场教学,参与泥咕咕、剪纸制作,做小小非遗传承人,组织队员参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拍摄,做家乡的代言人和宣传员。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了劳动意识,用自己的眼睛去探寻家乡厚重的文化之美。
浚县实验小学以校本课程为主导,构建校园文化,打造“浚县文化长廊”。在每个教学楼走廊配置浚县文化版面200余块,丰富的文字配以真实的图片,让学生随时随地观赏家乡风景、了解家乡历史。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集佛儒道于一身的大伾山、历代摩崖石刻、历经60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大运河、浓郁儒家文化翰林院、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社火表演、世界文化遗产黎阳仓等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像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向学生诉说着浚县古老的历史。
2024年11月第四周,浚县实验小学开展了“浚县文化我知道”主题队会活动,以讲家乡、画家乡、拍家乡、写家乡、做答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浚县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教材开发、环境构建、研学实践相结合,浚县实验小学逐步形成了校内外文化育人的良好生态,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彰显出“浚县文化”育人特色。(浚县实验小学 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