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增确诊病例等数据成为不少人每天醒来后第一时间关注的消息。疫情中数据井喷,大家对数据的关注度、敏感度格外高,通过数据我们来判断周遭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也成为数据的一部分。
围绕疫情,最近大家关注的数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确诊病例、死亡人数等,官方通报每天以醒目的数字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数字的波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近日,出于对数据高度负责的态度,武汉还订正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对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追求获得了舆论的理解和认可。除了这些重要数据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虽然人们从直观感受上早就知道疫情会对经济造成冲击,但是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是要通过权威数据来体现。
最近,一季度GDP、投资、消费及外贸、金融等经济数据纷纷出炉,各种解读也随之而来。虽然对于习惯了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前进的国民来说,此次数据罕见,但展望未来,大家的信心仍在,低开高走、先苦后甜成为不少人的共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自不用赘述。“得数据者得天下”的说法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而经过此次疫情,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应该会更上一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此次疫情也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据的重要性。从结绳记事,到语言、文字,再到声音、图片、视频等,数据的表现、记录方式在不断地丰富与拓展,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对此,政府也有着明晰的认识。近日,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写入中央文件。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一道,共同构成此次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在数据愈发重要的当下,我却越来越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未来的数据化发展。在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在数据井喷的时代,我们是否有能力获取数据、正确分析数据?在数据的重重的包裹下,我们变得越来越透明,数据安全和隐私又该如何安放?基于此,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数据素养。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素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教授黄如花认为,数据素养包括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其中,数据意识包含数据价值意识与数据安全意识;数据能力涉及数据管理的生命全周期所需要的能力,即数据采集、表示、描述、发现与检索、选择与评价、分析、利用、引用、整合、复用、保存、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所需的技能;数据伦理包括数据隐私、数据的合理与合法利用、数据交流的规则等。
一一对照,觉得上述要求不可谓不高。在掌握大量数据与技术的组织面前,普通人似乎变得越来越弱势。从我们个人来说,确实应该多多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对工作生活的决策能力。但是要求普通人具有很高的数据素养,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政府来保护数据面前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普及数据知识,提高民众素养;一方面用法律织起保护之网,规范数据的共享与使用。
至于对大数据等技术未来的发展,我想还是不应抱有技术悲观论的,数据的洪流是造福人类还是泛滥成灾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