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四川省都江堰市、攀枝花市等地公安机关披露了多起与大熊猫相关的造谣、诽谤、阻碍熊猫国际交流合作案件,引发公众关注。其中,白某某、徐某两名犯罪嫌疑人多次捏造、散布“美香”“添添”等大熊猫遭虐待等不实信息,以此牟利超17万元。此外,还有人专门为这些炮制、散布谣言者“供稿喂料”,或是煽动网民以极端形式滋扰大熊猫保护基地,企图阻止“宝力”“青宝”等承担国际交流使命的大熊猫正常出国。在公安机关的调查下,以上涉案人员均受到了相应处置。
一直以来,圆圆滚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独有的“国宝”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深受社会大众和网友喜爱的“全民明星”。不论是在线下的保护基地和动物园里,还是在线上的直播与视频片段中,大熊猫每次出场,都会激起阵阵欢呼,让人感到“心都萌化了”。在这股风潮下,不乏有人将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对大熊猫的关注中,由此形成了规模不容小觑的“猫粉”群体。
“猫粉”不仅能对每只大熊猫的名字、亲缘、特征、习惯如数家珍,也格外关注大熊猫的健康情况与饲养待遇,希望“国宝”们都能得到妥善照顾。这份初心本是好的,但是,这样的热忱与善意,有时也会被某些心怀恶意的人盯上,以至于让大熊猫受到利用,沦为违法犯罪分子吸引流量、谋取私利的工具。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大熊猫几乎是天然的“流量密码”,任何与大熊猫相关的话题,都极易引起公众注意,尤其是对“猫粉”群体而言,一旦涉及大熊猫状态不好的情节,必然引得一片群情激奋。
某些时候,部分大熊猫会出现患病、刻板行为等状况,个别工作人员偶尔也会在照顾大熊猫时有所疏漏,在这种情况下,“猫粉”对熊猫的关注,的确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绝大多数“猫粉”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受到不法分子的煽风点火,很容易被不实信息所蒙蔽,就有可能在冲动之下,作出无益于大熊猫保护事业的行动或表态。
在许多心思纯良的网友看来,人们喜爱大熊猫、关心大熊猫,都是出于纯粹的善意,其中能有什么坏心眼,又有什么利益可图呢?遗憾的是,现实中,不法分子就是能以恶意利用别人的善意,进而获取不法利益。在涉及“美香”“添添”的案件中,办案民警介绍称: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短视频、开设直播、组建粉丝群等方式,恶意编造、散布大熊猫被用于非法实验、遭受虐待等不实信息,通过炮制热点、制造争议,侮辱诽谤熊猫繁育专家,他们就能以直播打赏、粉丝资助等途径博取流量、赚得收益。
普通人喜欢大熊猫、当“猫粉”并没有错,大家也都希望我们的“国宝”能得到最高水平的善待。同时,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善意遭到利用,被不法分子“当枪使”。正如有大熊猫保护专家所指出的:大熊猫饲养管理是一项科学严谨且专业的工作,公众过度拟人化和过度共情会干扰正常的饲养管理工作。那些专门煽动公众情绪的谣言,对熊猫的伤害远大于保护。
对此,公众还应减少戾气,保持理性,营造更理想的保护动物的舆论氛围。(撰文/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