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正式拉开帷幕。日前,湖南湘乡一位八旬老人陈俊清把自己的建议写在烟盒上,被地方立法机关采纳写进了食品安全条例当中。(3月5日 《人民日报》)
陈俊清老人的举动并非偶然。当时,他看到小区传达室张贴的立法征求意见公告,而截止时间已迫在眉睫。情急之下,他在屋子里捡起一个烟盒,用锡纸写下自己的想法并提交。正是这份朴素的担忧与责任感,让他的建议“直达”立法机关,为食品安全立法注入了来自基层的智慧。这种通过“民意直通车”将建议反馈给立法机关的过程,正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体现。
无独有偶,2023年5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到南开中学征询立法意见,5名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座谈会,并提出了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建议。这些建议在第二天就直达全国人大常委会,成为立法的重要参考。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民众对法律的认知有限,甚至存在误解,认为“立法”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面对立法参与机会时,部分民众往往因不知如何参与而选择放弃。事实上,普通群众建言献策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反映意见、参与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参加立法听证会或座谈会表达观点……只要心中有“小建议”,一个简单的“烟盒”,一次勇敢的“发言”,都是在为“大法规”添砖加瓦。
“小建议”往往源于日常生活与社会现象,需要我们用心挖掘。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我们应切实履行主人翁的责任,学习法律知识,积极表达诉求。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一个需要具体制度保障的实践过程;人民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通过具体渠道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主体。在这个意义上,每个公民手中的"烟盒",都是书写中国民主故事的特殊稿纸。一个烟盒、一次发言,都足以让“小建议”成就“大法规”。(作者:谭雅文 山西大学)
2025年度红网“青椒评论”系列作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