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港澳交汇点和“两个前沿”,特殊重要的区位让港珠澳大桥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强化的互联互通中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港珠澳大桥开通周年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迎来正式开通一周年。
一年前的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作为“国家工程、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年带来了哪些改变?大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哪些实际的推动?我们特此推出专题报道,纪念大桥开通周年。
伫立在伶仃洋之上,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已经周年。地处港澳交汇点和“两个前沿”,特殊区位让港珠澳大桥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强化的互联互通中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如果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踏上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登高远眺,远方深圳蛇口港往来的大型集装箱船只清晰可见,近处则是从香港机场起落的航班往来如织。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走访粤港澳大湾区几个城市的过程中,“便捷”是受访者们提及频次最高的词。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后,加上通关的时间,从前从香港市区前往珠海需要花费3-4个小时被压缩至1个半小时,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之间的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等等都得到了大力提升。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在走访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港珠澳大桥的管理团队多管齐下,在抓好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还在准备项目竣工验收等总结工作,以及筹划东人工岛旅游开发等多项工作。
“随着两岸三地交通的配合、自由往来更加便捷,经由港珠澳大桥的交通量以及往返出入境旅客人数将会越来越大”,余烈说。
一座桥,联系的是家与梦想
曾在香港创业的珠海恒浪科技总经理刘家传在创业路途受阻后来到了内地,珠海成了他最终的选择。
作为一名香港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刘家传为何最终选择在珠海创业?刘家传解释,由于他创立的公司主要是研发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人员成本占了公司成本的大头,在对包括广州、深圳等湾区的城市进行考量后,多项均衡之下他选择了珠海。
每周周一,刘家传会坐跨境巴士或者搭车,经过港珠澳大桥从香港荃湾的家来到位于珠海高新区的办公室,每周五则又坐车经过大桥回家。
“家在香港、工作在珠海,成为一件很方便的事情”,刘家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珠海打拼2年,过去港珠澳大桥还未通车的时候,他往返珠海和香港主要是坐船,“但坐船最晚也就到晚上9点的班次,赶不上船就得隔天再回去了,非常不方便。”
而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后,加上通关的时间,过往的数小时长途奔波不再。刘家传表示,即便是自己开车回家,也就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24小时轮班倒的大巴也非常方便,即便是家里有急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赶回去。
在公司落点珠海之后,刘家传发现公司的市场也更大了。“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来自大湾区以外地区的人才,扩展公司的技术层面,同时我们的市场延伸到了内地,市场更大了。”
刘家传一个切身感受是,公司主要服务的是房地产商,内地超过9万家房地产商都是公司的潜在客户,而在香港则只有3000余家。
“像我们这种初创企业在从香港落点珠海之后,能够扩展的客户也多了很多”,刘家传说。
一座桥,带来了便捷与效率
“过去香港居民要来珠海,走陆路必须从深圳通关,绕行虎门大桥才能来到珠江西岸,加上通关的时间,花费的时间至少3-4个小时,而现在过关后在大桥上只需半个小时的通车时间,便能够从香港抵达珠海”,余烈表示,在目前车流量还不算大的情况下,边检口岸的通关效率也很高,交通非常便捷。
余烈表示,大桥开通近一年,通过港珠澳大桥通关的人次早已突破千万,单日高峰达13万人次,日常平均达5万人次。
余烈亦表示,粤港澳放宽了投资类、人才类、捐赠类小汽车通行配额限制,预计未来港珠澳大桥交通量会逐步增加。
另有澳门统计暨普查局于2019年10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由港珠澳大桥边境站入境澳门的旅客在2019年9月达28.7 万人,其中19.2万人证件签发地为香港,占比约为66.9%,并且选择海路入境澳门的人数也大幅下降,环比下降45%。
而2019年前三个季度经由港珠澳大桥边境站入境澳门的旅客数量约为429.7万人,其中证件签发地为中国内地的人数约为198.4万人,占总人数的46.2%,另有188.6 万人证件签发地为香港,占比约为43.9%。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起前三个季度入境澳门的旅客总数约为3020.3万人,也就是说在通车还未满一年,已经大约有14.2%赴澳游客会选择通行港珠澳大桥。
这一组数据是一个映照,在港珠澳大桥通行后,无论是来自中国内地还是香港的旅客都更多地开始选择通过港珠澳大桥入境澳门,而不是以往通过轮渡、热气球等方式。
在澳门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徐媛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除非是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自己去香港找朋友玩也主要选择从港珠澳大桥坐大巴。“坐大巴不仅省时间,还能够避免晕船,太方便了”,徐媛说。
但徐媛也表示,港珠澳大桥沿路有很多美丽风景,在人工岛暂歇时目前还欠缺相关的娱乐配套设施,这是将来可以改善的地方。
大桥是湾区互联互通的典范
作为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通车一周年对于港珠澳大桥而言只是岁月中的一小步,一切才刚刚起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起到了很强的象征、示范意义,因为它跨越了三个关税区,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大湾区几个主要城市物理连接的基础设施,这只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的第一步。
余烈也表示,港珠澳大桥是一个港珠澳三地共同运营、磋商的实践。通过“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大桥管理局”三个层面的建设协调与决策管理机制,港珠澳大桥创造出了包括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机制在内的创新三方合作机制,包括前期建设、后期运营均由三地政府合作管理。
王辉耀指出,接下来港珠澳大桥还应该在物理联通之后,在通关的设备、技术方面进一步提高效率,并为更多的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比如说创立更多青年创业园,将港澳青年吸引到内地,促进大湾区内人才进一步融合,促进大湾区内的人员流通和往来的自由化、便利化。
此外,王辉耀指出,现阶段的港珠澳大桥在功能上主要承担的还只是一个通道的功能,大桥还要在保税区、商业设施上进一步建设,促进周边的旅游和商业建设,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提升港珠澳大桥的人流、车流。
对于大湾区而言,在建设港珠澳大桥过程中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精神将会是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所要学习和继承的。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期间,曾在2016年3月临危受命,担任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CB04标项目经理的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余立志也从广州赶往了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用余立志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他挥洒了汗水与满头黑发的地方,他想回来看看。
在2016年6月初,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第三座 “海豚塔”进入最后的吊装,并在6月底完成大桥合龙。尽管从受命到CB04标项目完成不过3个多月,但时年30余岁的余立志的满头黑发当时却已所剩无几。
如今的余立志早已奔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为大湾区的建设继续添砖加瓦,他的一头黑发也长了回来。
余烈也表示,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运营维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将能够为其他国家跨海大桥的建设与运营维护提供丰富的经验。
“大湾区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通道将大湾区各个的城市相连接,这对于帮助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余烈说,包括深珠通道、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在内的一条条通道,将湾区内的城市连在一块,一个交通便捷的城市群俨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