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铁 2 号线“蓝精灵” 现代快报 图
最近,江苏地铁可谓喜事不断。6月28日,常州地铁2号线和徐州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6月29日,苏州地铁5号线也来了。
徐州地铁3号线
苏州地铁5号线
从全省情况看,江苏现在已有5个市开通了地铁,分别是南京、苏州、徐州、常州、无锡。由此,江苏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5市开通地铁”的省份。
目前,江苏全省运营地铁已增至23条线,总里程延长到约796公里,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
这还没完,等到今年年底,江苏预计还将迎来3条新地铁线路,即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简称“宁句城”)、南京地铁2号线西延线、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
根据目前的规划,到2022年,江苏将有6市开通地铁共28条,在开通地铁的数量和里程上,都有望赶超广东,成为全国第一。这个势头,不可谓不猛。
要知道,江苏第一条地铁是2005年开通的南京地铁1号线,这才仅仅过去16年时间。相比广东省的第一条地铁,也即广州地铁1号线于1997年开通,江苏起步晚,但跑出了惊人的加速度,这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值得称赞的。
“苏大强”修地铁为什么这么强
有人可能对江苏5个城市拥有23条地铁这事,没什么概念。那我们对比一下,就知道“苏大强”到底有多强了。
提起发达的地铁线路,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
据上观新闻今年4月份的报道,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772公里,排名全球第1;北京去年也已经突破700公里,排在全球第2;广州和成都在2020年年底,地铁运营里程分别达到531公里和519公里,排在全球第3和第4位。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772公里,排名全球第1,今年还要完工61公里。
但是放眼全国,目前大多数省份只有一个城市开通了地铁,就连GDP全国排名第一的广东,现在也只有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四个城市开通了地铁。
那么问题来了,“苏大强”为什么能在地铁建设上跑出加速度,进而引领全国?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地下建筑”。
地铁建设是高投入的项目,相关地方经济实力雄厚是基础。2020年,江苏GDP为10.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位列全国第二。
2020年,全国有19个城市GDP突破1万亿,其中江苏就占了4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成为GDP过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
经济强,一方面能符合地铁建设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对轨道交通的需求就越“刚性”。
第二,江苏经济不仅强,而且发展还相对均衡。
具体来说,在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行榜前40名中,江苏占了9席,要知道江苏一共只有13个地级市。值得一提的是,除了GDP过万亿的四个城市外,已经开通地铁的徐州和常州,GDP排名也相对靠前,全国分别排22和23名。
苏州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申报地铁的门槛和要求是,申报城市GDP指标为三千亿元。从2020年的GDP来看,江苏13个市全部达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江苏开通地铁的城市,全国最多。
第三,市区常住人口,也是决定地铁建设的关键因素。
在人口方面,国家层面申报地铁的要求是,城市总人口超过700万、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以常住人口为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江苏的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和南通,都符合条件。现在,前五个城市都有地铁开通,而南通的地铁也在建设中。
常州科教城航拍图
和浙江、山东、福建这些东部沿海城市不同的是,江苏的很多城市,其城市规模本来就不小,尤其是很多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也不小。这也是江苏在地铁建设上能“先发制人”的关键原因。
此外,对比全国地级市来看,江苏几个市的地铁谋划和布局也较早,发展轨道交通的理念也较为先进。2000年左右的时候,苏州、无锡就开始谋划建设地铁;2008年左右,常州、徐州、南通也陆续跟上。
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呼之欲出
江苏地铁建设遥遥领先,我们不仅要看到江苏的“强”,更要看到这背后所传递出的信号,以及深层蕴意。
江苏地铁密集成网,其实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长三角一体化在交通方面的一个具体落地。地铁网愈发密集,也是地铁跨城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而只有轨道交通跨城发展,都市圈建设才真的具备了灵魂。
即将开通的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就是一个地铁跨城的典型代表。现在江苏省内地铁愈发密集,地铁跨城发展趋势正在显现,也说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也正在加快。在这方面,除了江苏,同样位于长三角的浙江,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最近浙江开通的三条地铁,有两条也是城际轨道,分别是杭海城际铁路和杭绍城际铁路(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这意味着杭州、嘉兴、绍兴三地轨道交通网络的联通得以实现,也说明长三角轨道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是趋势所在。
而这样的趋势,在官方规划中也得以验证。
6月21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指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三省一市将进行规划建设,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具体来看,规划目标是:
到2025年,长三角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公里,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都市圈形成0.5一1小时通勤交通圈。
到2025年,长三角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都市圈形成0.5-1小时通勤交通圈。
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约3000公里,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一批城市建成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高。
可以看到,飞驰在轨道上,可不仅仅是苏大强,而是整个长三角。也必须承认,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和加速度发展,将极大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
而在当前地铁规划审批收紧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未来在轨道交通方面的优势,只会更加明显。轨道交通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的贡献以及重要性,可能远超想象。
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呼之欲出。当一座座城“血脉”相连,“一体”也就活了。
作者 | 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