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告,即日起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与此同时,约谈两家医院主要责任人,并责成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消息传出,两家医院的母公司——上市公司“国际医学”应声跌停,截至1月13日午盘,股价报8.37元,最新市值190.50亿元。
据此前媒体报道,西安一孕妇在西安高新医院门口因核酸过期4小时无法进入医院,在医院门口等待2小时后流产。另有一西安网友发文称,其父亲突发心绞痛,高新国际医学中心以中风险地区为由一直不接诊,其父最终因耽误溶栓时间而去世。
当事人在网上发帖求助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想到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同类事件发生在同一家上市公司的医疗机构,舆论和市场的反应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自1月4日“西安孕妇流产事件”爆出后,国际医学股价持续下跌,期间市值已蒸发近60亿元。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月4日,国际医学官方账号曾发布题为《西安高新医院定点收治病区及门急诊24小时不停诊,全力保障患者看病无忧!》的文章,其中介绍,国际医学旗下的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均在风险人员省级定点医院名单之中。有“定点医院”之名,无及时救治之实,岂止是令人心寒。
实际上,在西安市卫健委此次通告中,值得关注的不只是处理意见,同时还包括事件定性。西安市卫健委认为,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未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落实到医疗救治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未能履行救死扶伤职责,未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导致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恶劣。
西安“孕妇流产”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之后,1月5日,该事件就被确认为责任事故,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因此鞠躬致歉。如果说此番公布具体处罚措施,是回应舆论对“责任事故”的关切,确认两家医疗机构“未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落实到医疗救治工作中”,无疑是对悲剧源头的深入剖析。
接连发生的两起悲剧事件,不仅使西安重新审视特殊患者的医疗服务保障,而且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多地以“绿色通道”确保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救治,深圳市卫健委回复孕妇的一句“电话发我”,更是一举冲上了热搜。不少人因此而感叹,如果疫情防控措施能多一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发生在西安的两起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
坦白说,这种善意的假设很难经得起现实的拷问——疫情之下,人性化的制度保障不可或缺,西安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越需要医疗机构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并以此来推动防疫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疫情阴霾仍未散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基本原则,而且应该贯穿于公共服务的每一个细节。(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