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国泰民安的期盼,汇聚着踔厉奋发的激情,壬寅虎年跃至你我身边。
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向上向善的“文化之年”。因此,在漫长的岁月流转中,我们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年俗,其中很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就拿北京来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包饺子、蒸馒头、贴福字、写春联、逛庙会,大事小情按日进行,而打初一起,走亲访友、送礼拜年成了“重头戏”。
一年又一年,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习俗也被持续注入时代内涵。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全面融入生活日常,疫情催生了“就地过年”“云上团圆”,人们在选择性地继承传统年俗的同时,又发展出了不少“新年俗”。大屏小屏看春晚,指尖飞舞抢红包,阖家驱车寻胜景,书店影院减压力,在线观展涨知识……“老礼儿”的讲究与“新年俗”的时尚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当代春节的文化景观。
前几年,一些人还时而发出“年味变淡”之慨,现如今,已有更多人体会到,炮竹声声烘托的是年味,风朗气清营造的也是年味,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心境。我们依然重视辞旧迎新、春山可望的时刻,依然向往物阜民丰、阖家团圆的美好,也依然享受这个古老节日的文化馈赠,那么,年味就不会变淡。
而看一看当代人“集五福”“抢红包”的欢乐,“打视频”“云生活”的喜悦,我们更可以肯定地说,无论返乡团圆还是就地过年,无论坚守旧俗还是拥抱潮流,春节文化始终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凝聚人心的向心力。
从规律上讲,春节脱胎于农耕文明,当“乡土中国”走向“城市中国”,必然催生年俗之变。而新旧年俗经由一段时间的交互与沉淀,又势必建构起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新文化。
北京是历史文化古都,昔日的“老礼儿”中流淌着老辈儿人的认真、孝道、规矩、实诚。今天的北京,跻身国际化大都市,处在发展的前沿,汇聚多元的文化,因而更加强烈地体会着“日日新,又日新”。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正在形成北京的新文化,互洽共生的新旧年俗就是一个生动注释。
这个意义上,“京味儿”早已飘出了皇城根儿下的胡同生活。我们期待着,经由时间的陈酿,能够从城市万象中提炼出有特色有温度的“新京味儿”,培厚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色,增加2100多万人的归属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节庆与民俗承载着亘古不变的文化密码,让一代代中国人有了彼此相认的精神信物。用心用情过个好年,让我们从日益丰富的年俗里体味文化的芬芳、时代的脉动。(撰文: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