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坠毁事故令人痛心。而在这令人揪心的时刻,极少数企业却借机搞起了灾难营销。据媒体报道,山西一家房地产公司制作了失事航班背景宣传图,如此蹭流量、博眼球的无底线行为引发众怒,令人发指。(3月22日《中国新闻网》)
3月21日14时38分许,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面对东航坠机事件,本该是无比悲痛,然而,一些人却借此机会搞起了营销,借此蹭流量,实在可耻。
不仅有房地产公司蹭流量,一些企业、媒体、自媒体更是进行一番无底线炒作。有网友在“黑猫投诉”发文称,有保险公司人员在朋友圈借空难兜售保险产品。“幸运儿”也成为一些人蹭流量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各平台上流传的幸运儿故事,已经有二十多个。视频平台上还出现了各种飞机坠机的视频。据了解,第一时间流传的是坠机引发山火的视频,这个很像是真的,但是记者稍晚证实,这是福建省龙岩市一个村子因为祭祖引发的山火。拿借的视频和空难联系起来,让人不禁要问,你的良心不痛吗?
消费灾难,拿灾难作为营销工具,这不是第一次见到。比如郑州市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自然灾害,有房企业据此营销;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的时候,也有房企跑出来作妖。无一例外地,我们都对消费灾难的行为给予谴责,而相关人员也无一例外地表示歉意,有的很快公开道歉,有的很快揪出“替罪羊”。套路和模式几乎一模一样,但人家可能就收割了好大一波流量,说不定,躺在角落里偷着乐。可公众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遇害者的家属的痛谁来抚平?
灾难谁都不愿意见到,但我们也清楚,灾难恐怕是不可避免的。每一次灾难,都带给遇难家属很大的身心双重创伤,而消费灾难无疑是火上浇油,是灭绝人性的行为。显然,对于消费灾难行为,不应该只限于道歉或是罚款了事,因为这要比一般的违反相关法律要严重得多,需要有更为严厉的处罚。唯有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才不敢消费灾难。
对于装醒的人是叫不醒骂不醒的,那就高举惩罚之棒,让其惊醒让其感到疼痛。同时,还需要完善监管制度,及时发出预警,提出警示,告诫那些想消费灾难的人要当心。而执法更要行动迅速,把消费灾难的危害缩小在最小的范围内,只有形成合力,不给任何形式的消费灾难行为机会,消费灾难才会画上句号。(王军荣)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