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植物园事业的一个新里程碑。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大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一些野生植物野外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濒临灭绝,亟待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保护措施。而植物园正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据了解,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设立的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具备了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平。
与普通的植物园、公园不同,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而无论是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还是科学传播和园林园艺展示,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物种收集基础上。正因此,丰富的物种收集,是国家植物园的根本特色。相关数据显示,此次设立的国家植物园,现有迁地保护植物1.5万种(含种下单元),数量全国领先。今后,国家植物园将继续构建、完善“从种子到种子”的植物保护动态全过程,对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进行有效保护。
业内人士指出,从“植物园”升级到“国家植物园”,除了优势资源的整合,国家植物园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也为很多人所看重。因为,它不仅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而且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植物科普教育、技术培训和健康游憩服务,让全民共爱自然之美、共享自然之美。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虽然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发展迅速,但有些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建设好国家植物园,我们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科技支撑、健全管理体制。有关部门也要按照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总思路,“成熟一个、设立一个”,遴选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植物园,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补充,推动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文表示,国家植物园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有利于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
《新京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表示,国家植物园如愿成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植物园事业的春天来了。以此为起点,中国植物园的高质量建设,一定会把中国植物保育事业推向新的更高阶段,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智慧。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