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报告文学 | 青春战歌

来源:河南日报     发表时间:2020-03-02

  楔子

  警报声声,回响在空旷大街上,为疾驰的负压救护车绘出道道流影。又是一场生死时速!

  心电监护、呼吸支持……车内,全身防护的张金燕、蔡志林密切注视着各种数据。70多岁的患者,痛苦略有缓解后,微抬了一下右手。两名90后瞬间领悟,这是一个敬礼的动作。

  这是2020年2月18日,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急救转运队在武汉工作的普通一天。这一天,他们连续工作11个小时,把11名患者转运到武汉火神山医院。

  11个小时,同样适用于千里之外的同龄人崔聪聪。在郑州岐伯山医院,她和其他40多名志愿者,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走路用跑、吃饭靠扒拉,全面清洁这所新落成的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

  就在这一天,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4岁的王先生撸起袖子,400毫升红色液体从他体内汩汩流出,输送到一名产妇体内。病愈重生的血液,蕴藏强大的抗体,顽强抵挡新型冠状病毒进攻。一度生命垂危的她,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

  那是生命的曙光!

  

  冲锋

  ——“请给我战袍”

  就像历史上经历的每一次灾难,回望2020年这个冬春之交,人们同样会感怀不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如同飓风肆虐九州,无情拷问每一个人对于生命和健康的认知。湖北武汉成了“风暴眼”,近邻大省河南首当其冲。

  举国赴战,全民皆兵,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病房、社区、乡村、车间、家中,抗疫路上的青春身影格外抢眼。父母眼中,这些90后、00后还是令人心疼的孩子,最前线上,他们却是独当一面的战士!无论如火炬还是做萤火,他们中所有人都奋起了,有一分热,就发一分热,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他们就像滔滔黄河中飞跃的浪花,合力搅动巨大旋涡,汇聚到民族伟力的洪流中去。那扛着防疫大旗的稚嫩肩膀,磨破皮、渗出血、结了痂,但也变得更加结实有力。

  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忽然发现,今天青春的肩膀能扛起多重分量,中国的将来就会有多大希望。

  身披一件专属标志的战袍,从天而降扶危助困——和很多90后一样,李建顺也爱做这样的“超级英雄梦”。他没想到,有一天会梦想成真。那件战袍是一件防护服,上面有一颗闪闪的红星。

  李建顺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一名有着5年党龄的党员。河南发出号召驰援湖北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1月26日,作为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他和其他136名同行进驻武汉市第四医院。

  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4个小时,汗水顺着头脸不停地淌,一张嘴就是咸味儿,大口呼吸成了特别奢侈的事,头痛、心悸、胸闷一起袭来,有时候真想原地爆炸!拯救地球的英雄,原来并不好当。每当想左冲右突,撕开身边胶着的黑暗与沉闷时,就特别需要一束光,高高地笼罩着,帮助自己抵御伤感,打败疲乏。精神的力量原来如此重要!

  医疗队中51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队长王耀平让每名党员在防护服上画上红五星。

  那颗星红极了,灼烫着每个人的眼。它跳动着,大喊着:“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它钉在心脏对应的位置,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照耀着年轻的身影去战斗。

  渐渐地,进入阵地前画红五星,成了医疗队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标配和荣耀。每一次画,都要把衣服抻直,都是一个小小仪式,都像发出一次战斗宣言,都显得特别神圣。

  披上这样战袍的他们,更加悉心、耐心、细心,递到病人手里的水是温热的、饭盒是打开的。“自己的儿女也不过如此。”71岁的患者这样说。病房里一位阿姨把李建顺工作的模样拍下来,在微信上跟儿子说:“莫担心,我们这儿有蛮多河南的‘小红星’,他们特别好。”

  第一次帮队友画红五星,和李建顺同龄的李营眼睛发热,内心好像被什么撞了一下。第二天,她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医疗队到达武汉前后,先后有69名队员写下入党申请书,其中90后26人。

  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怎能调动全国力量支援湖北;没有最先垒起的一批垛口,怎能砌筑一道防护长城。青年党员李建顺,第一次主动思考起如此深刻的命题。

  热血和热情,勇气和锐气,激荡在无数像他一样的青年人身体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2月9日,漯河市17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鲜红的党旗或张在救护车前,或挂在病房楼道里,他们身穿防护服,紧握拳头,庄严宣誓。

  新党员们无一例外,都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一二十天不曾回家,身体、意志、能力,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恰恰由于洗礼之严酷,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员”二字分量之沉重。“党员就是危险面前,要站到老百姓前面。”这就是95后护士刘汇慧的理解。

  位于邓州市产业孵化园里的一家企业,生产线上一片繁忙,33名青年党员、团员组成突击队,从腊月二十八起,连明彻夜为白衣天使赶制战袍。

  95后员工马笑笑这个春节累到几乎崩溃。一个月来,她吃住都在厂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整个世界缩成一块两米见方的工作台。年轻清瘦的姑娘,手磨破了,嗓子哑了,大眼睛里的粼粼水波也安静下来了,但手里的活计一刻没有停下。有时候连她自己也诧异,哪儿来的这股劲!

  就是这样一件防护服,工艺不算复杂,却织进去“马笑笑们”不少巧思,比如加大后腰和下裆连接处的尺寸啊,在帽子、袖口、腰部、脚踝处嵌入松紧带啊,一针一线都在心里走过很多遍,图的就是安全方便。防护服打包出厂的那一刻,她总喜欢想象它们会去哪儿,一定是扇动着洁白轻盈的翅膀,飞到南阳,飞往郑州,飞去武汉,包裹在那些跟病毒作战的人身上。它们短暂的一生只有一个使命:在医护人员和病毒之间,布下天罗地网,保护天使平安回家。

  英雄莫问出处,战士何须年长!有了初心,走得再远,只需一声召唤,便会坚定地靠近。“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话成了全省20余万个基层党组织、500多万名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请战一线的誓言,成为“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的时代诠释。

  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有石名“朝我来”,千百年来战斗力“满格”,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船只与巨石将撞未撞之际,波涛的回水正好将船推送至安全航道,避开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

  滚滚黄河,礁石愈坚硬,浪花愈激越。

  

  向往

  ——“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总有一段经历,帮助年轻的心懂得:把理想实现在别人需要的地方,苦会变得不那么苦,甜起来却格外甜。

  搁在两个月前,武汉大学医学专业研究生、平顶山姑娘晓琳很难想象,自己在隔离病房中写就了一篇“毕业论文”。

  从学校返回老家过年的她,在县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在这个年轻姑娘身上,一段和病毒的抗争开始了。

  “嘀嘀嘀……”除夕之夜,连续的呼叫铃声在医院传染病区楼道急促响起,撕破了静谧。

  医护人员奔来了。晓琳张大嘴努力呼吸着,但输送到鼻腔的氧气好像遇到了玻璃门,一次次被弹回来,她的手脚温度越来越低,渐渐变得灰白黯淡。

  绝对不能让她睡着!“晓琳,给爸爸妈妈说点什么,他们正看着你呢。”“你穿上学位服一定很好看!”护士一声声安慰着鼓励着,医生不停地搓着她的手脚,想让它们热起来。

  你不能放弃,我们也绝不会放弃!渐渐地,冷却的身体有了温度。医生的手早已没了知觉,停下来才觉出又涨又麻,想截住额头上的汗,胳膊却死活抬不起来。他们半步也不敢离开,密切观察着她的生命体征。挨到天亮,晓琳终于不用吸氧,恢复了自主呼吸,红润慢慢覆盖脸庞。

  治疗期间,晓琳在资料上看到某种药物有效,把信息反馈给医院。仅仅两个小时,药物就调来了。她不知道的是,住院的这半个多月里,很多人在为她这样的患者奔走努力,县里在物资、人力上全力给予保障。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写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这封回信,晓琳是一个字一个字读完的。恩情莫大于救命,因为体验过,所以懂得什么叫身心相托。

  “我也将成为那样的人,我想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对晓琳而言,不再仅仅是专业注定的职业。镜片后她的眼睛里,有某种东西在燃烧。

  青春的底色不就是奋斗吗?一旦抛弃“躲进小楼成一统”,绕开“精致的利己主义”,选择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亲爱的青年人,你会发现,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未来的你一定会像他们一样。

  像他们一样乐观吧!

  乐观,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护士孟霞会在战友的防护服上画美少女战士,画小猪佩奇,画变形金刚,让病房里沉闷的空气瞬间活泛起来。她会跟担心自己“丑炸了”的同事开玩笑,一边比划汗水、消毒液浸泡的双手,一边念念有词:你的太白,像大元宵;我的发黄,像不像老生姜?她最喜欢说那句口头禅——“等疫情结束了”,“等疫情结束了啊,我要把拉下的剧都补回来,我要去看最美的樱花,逛最热闹的户部巷!”

  像他们一样坚强吧!

  一月之期,多少求不得,又有多少伤别离。那天凌晨,医生李慧隔着小小的屏幕,看着弥留之际的父亲眼神一点点黯淡下去,她泪如雨下,声声呼唤,长跪不起。天亮了,她把这份痛苦藏在心里,又奔向了病区。亲人没了,无法回家送别,能告慰的,就是不让更多人失去亲人。

  像他们一样担当吧!

  如果把冲上救治前线的人比作战士,冯永海和其他“党员攻坚队”成员堪称“战神”。这支队伍来自全省不同医院,每个人都是业务骨干,经验丰富,骁勇善战。人可以倒班,神经必须随时“在线”,危重状况必须第一时间顶上去。正常值班外,还要帮助同事采集咽拭子、参加疑难重症病人“省际大会诊”,冯永海普通一天的工作量翻倍。疫情是魔鬼,唯有拼、拼、拼!

  像他们一样勇敢吧!

  这是一群医学检验专业、在武汉实习的河南大学生,郝莺歌、李鋆、桂云飞和孙于洁。按照车票上的时间,1月22日他们本该回到家,开启假期“吃睡刷手机”的循环模式。但就在这一天,他们选择集体退票,担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当一个“离危险最近的人”。

  ……

  “2003年全员抗击非典,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向往有一天自己也能救死扶伤。这一次我不再缺席,我骄傲这支队伍里有我的位置!”这是共产党员、护士郭玉凰的誓言,也是无数青年人的心声。

  

  磨砺

  ——这种力量叫作逆风成长

  灾难让人成长,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现在的青春身影终将成为栋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如何感知如何成长,牵动着社会关注的目光。省委书记王国生深情寄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用好抗击疫情的鲜活教材,让拔节孕穗的小苗在经风历雨中正其形、强其骨,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小经历和国家的大命运,从来都在一起,从来都很紧密。

  这个寒假,是10岁焦作男孩曲恩泽成长路上的一条“分割线”。爸爸是警察,妈妈是护士,都在一线奔忙,小恩泽成了自己的家长。

  “原来做饭这么辛苦,我煮一次方便面都要花半个小时,妈妈要上班,还要做饭,肯定特别累。”

  “以前爸爸看着我写作业,我们两个都会烦,还会吵架,现在我自己也能写好。”

  “会有害怕的时候。最害怕夜里上厕所,把灯打开就好了。”

  “最开心每天中午和爸爸妈妈视频,只要他们忙完好好回家,我再也不惹他们生气了。”

  小恩泽好像一下子读懂了什么叫“责任”:每个人都有要做的事,好好工作是父母要做的,他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

  战“疫”这堂课,也上给每一名老师、家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和追求,选择和孩子一起,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2月底,《给郑州236万中小学生的一封信》走红朋友圈。信中说:愿你们在灾难中学会坚强,在安静中学会坚守,在挫折中学会无惧,在苦难里学会成长。这一切经历都将幻化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作逆风成长。

  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成了时刻提醒家人洗手戴口罩的男子汉;那个逮住一切机会玩游戏的“熊孩子”,不需要提醒就端坐在电脑前上网课;张口闭口就是流量明星的“饭圈”女孩,说长大了想成为钟南山;满脑子天马行空的梦想,变成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温室中的花朵们,正在磨砺中逆风成长,似乎一夜间,就长成我们期待的模样。

  在平顶山,患有先天性神经耳聋的大一学生刘雯婷每天都戴上助听器和小红帽,到社区的疫情防控检测点值班。她说,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照顾她家,现在她想为国家尽一份力。

  在邓州,大学生唐雪梅把自家菜地的千余斤黄心菜、香菜择得干干净净,分发给附近买菜不便的居民。母亲很是诧异,以前在家啥活也没干过的妮儿,这次在地里连薅3天菜,手秃噜皮也没吭一声。

  在郑州,每天都有90后义务献血,助力河南保障武汉医疗用血。24岁的朱志豪献出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能救人的事,有什么好犹豫。

  雄浑的母亲河跃动出青春的交响。青少年们细细品读生命的价值、公民的责任,懵懂的心灵种下了懂事的种子,雀跃的身板有了稳重的模样。

  在救护一线,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中1000多名青年党员、团员义无反顾地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在建设一线,青年突击队日夜奋战,将团旗牢牢插在郑州岐伯山医院建设工地上;

  在保障一线,青年文明号班组不舍昼夜,奋战在长垣、邓州医疗物资的生产线上;

  在防控一线,河南广大农村4300余名第一团支书、广大社区团干部和返乡青年学生等纷纷行动起来,踊跃投身防疫知识传播、人员排查、卫生消杀、卡点执勤等各项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各界青年合计捐款捐物6300余万元,共有843支青年突击队、3.9万余名青年志愿者始终坚守在战“疫”第一线和最基层。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智胜

  ——“我要去试试”

  2月4日,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3天。

  中午1点,一辆急救车呼叫着驶进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个院区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来自河南的135名医护人员在此鏖战。

  一群年轻人正在值班。见到病人时,刘艳辉的心咯噔一下:高烧39℃,全身略绀紫,嘴唇发紫,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呼吸频率是正常人3倍。CT显示,病人双肺已被染白。

  “呼吸开始衰竭,双腔鼻导管吸氧。”立即投入抢救。

  5分钟过去了,症状仍无缓解。指尖血氧饱和度不升反降。

  “马上换吸氧面罩。”抢救设备逐步升级。

  10分钟后,情况开始好转,但是很快出现反复,病人呼吸更加急促。

  “立即换经鼻高流量!”

  如果这一招不行,下一步……刘艳辉紧盯着患者,大脑飞速运转,护目镜下,两条浓眉揪成疙瘩。

  所幸,病毒停止了侵袭。入院一个半小时后,经过各种抢救,危险症状逐步缓解。

  2月16日,病人双肺基本恢复,两次核酸检测显示阴性。在床上整整躺了12天的他第一次下地了,眼里闪烁着无限感激。

  专业能力强不强、思维够不够冷静、处置是否果断……来前线一个月经受的考验,庞大而又密集。从死神手中抢生命,一个医生往往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调兵遣将。

  那天,省长尹弘在与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视频连线中说,赴湖北医疗队队员集中体现了河南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素养,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让刘艳辉深有感触:

  “‘最可爱的人’,一定是有能力去担当的人,我们多一分力量,病人才能多一分安全。”

  青年的敏感意识和独创劲头,一经与知识经验相逢,往往能开辟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最开始进村入户采集信息,到运用钉钉软件做好疫情排查,再到通过二维码管理人员信息,在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管委会,佟鑫不断升级数据收集处理手段。

  这位90后小伙子在大数据的使用上,提炼出“六字秘诀”——“多比照、求精准”,散布在整个樱桃沟的近3万名居民,全部去留信息都汇聚到他的电脑文件夹里,而且数据必须经得起“盘”,经得起比对。办公室里,每每看到这样的佟鑫:额头上的齐刘海乖顺地垂在眼睛上,瘦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来回翻飞。同事不止一次竖大拇指:这小伙子头脑灵光,耐得住烦,好样儿的!

  中信重工一支平均年龄二十八九岁的团队,花了10天时间,研制出一台360度转动喷雾消毒智能机器人,用“黑科技”代替人工助力抗疫。

  河南警察学院学生刘国龙给老旧小区“量身定制”了一款智能管理检测平台,把手机号或者户主姓名输进去,界面就会显示“全家福”,特别受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欢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生秦梦博,设计出一款收放式消毒通道,运输安装都很方便,展开就能用。

  南召县公安局反恐大队的张轶群,郑州航空港区党群工作部的楚佳,自创各种高效查控模式,用脑子印证这届年轻人“靠谱”。

  通过接种牛痘疫苗,人类消灭了天花。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发明,遏制了肺结核的蔓延。每一次面对灾难的抵御,都是一次创造和前行的契机。而青春意味着活力,蕴含着智慧、勇敢和意志。

  一个民族想平安祛灾,科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护身盾牌。

  能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

  

  动情

  ——“你在身边,我就无所畏惧”

  灾难让人猝不及防,但爱从未缺席。不管是天然的亲情、浓郁的爱情、温暖的友情,还是陌生人之间的互信互助,爱都是最亮眼的底色,它发轫于血脉,直抵于心巅,永不消散。

  2月21日,一大捧来自武汉网购的鲜花送到郑州市民邵先生家,黄灿灿的向日葵生机勃勃,淡雅的百合香气馥郁。一张落款为“武汉青山法院后勤专班”的便笺上写着:祝您生日快乐!青青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请您放心把她交给我们照顾。

  一束鲜花,两处惊喜。这一头,邵先生这个67岁的生日格外有意义;那一头,他驰援武汉的女儿邵青青的孝心,得到了熨帖和安放。

  这天上午,在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河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青青,找到后勤专班的刘莉文,提出想要5个熟鸡蛋。

  很快,“谜题”就有了答案:她用鸡蛋加上废纸壳做成不倒翁,“隔空”为父亲送上生日祝福:5只不倒翁代表一家5口人,有困难要不怕摔迎着上。

  “如果不是来帮助我们,她就能守在父亲身边过一个温馨开心的生日。”刘莉文心里酸酸的,这些白衣天使对武汉有恩,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吧!

  这,就是那束鲜花的故事。它吐露着爱的寄语,传递着人间温情。

  爱让人柔软,更让人成长。

  邵青青做事麻利、风风火火,性格爽快的她看起来像个“大姐大”,其实家里人都知道,她胆子很小。到武汉后,她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坚强。

  那是2月9日,她在方舱医院上班的第一天,武汉下起大雪,寒意逼人。

  一个大姐迎面过来,说自己胸闷、难受,询问“你们会不会给我们发药啊”,这让青青意识到,患者正在经受担心焦虑的折磨,他们害怕没人管。

  正像她刚进舱就感觉到的那样,脆弱、无助感弥漫在空气中,整个舱内有些压抑。在这里,各种复杂、突发的情况都可能会有,没有人明确告诉你该怎么办,所有判断只有一个标准:患者好,患者健康,患者平安。身为医护人员不能惶恐,除了坚强,别无他途。

  带着这个大姐做完深呼吸,青青背对着她说,来,您念念我背上写的字。“河南,中!”大姐用武汉话念完,哭了,又笑了。

  一句“河南,中”既是给自己打气,也是给别人鼓劲。在青青的筹划下,舱里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患者帮助医护人员分发物品、领头健身、做心理辅导,大家聊天说笑的时间多了,坚冰逐渐消融。

  青青曾在朋友圈写下两段话:

  “我见过凌晨两点的武汉,这里的路灯很耀眼,星星很热闹,但它每天都在遭遇生离死别,悲伤得让人心疼。

  我见过很多的人,素不相识,甚至看不清长相,但是简单的交流、温暖地搭把手,无论来自哪里,都不影响大家共同战斗。”

  ……

  是啊,爱让我们无往不胜,战场上的爱情故事,往往显得格外动人。

  他和她,是一对95后情侣,用一枚曲别针当婚戒。

  2月9日,原本是他们订婚的日子,因为条件有限,他就把回形针做成心形,向她求婚。

  “今天没有鲜花,没有钻戒,但是今天有爱。”“只要你在身边,我就无所畏惧。”

  他和她,是两位年轻医生,穿着白大褂当嫁衣。

  大婚之日,没有婚礼、没有仪式,只有“战友”、只有“战场”。她在胸前白大褂上别了一朵红花,笑着问他:“我的‘婚纱’漂不漂亮?”

  无常面前,唯爱长存。

  在武汉市第四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名护士给一位老太太扎针时,老太太轻声问:

  “小伙子,住在10床的那个老先生,是不是也输上了这个药?”

  “输着呢,政府免费给大家看病,您放心吧!”“好好,那就好。”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一对同时住院的老夫妻,彼此牵挂惦念着对方。此后他就主动当起了他们的“传话筒”。

  “22床奶奶是您爱人,她让我来告诉您,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

  “奶奶,爷爷让我跟您说,他吃饭吃药都很听医生的话,您放心吧。”

  每次经过他们的病床,他总会停下来多叮嘱一句,自己心头也暖暖的。爱,不就是宇宙中最巨大的力量吗!

  “我不认识你,但是谢谢你。”在青山区方舱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95后护士陶政阳,用最大的耐心给予患者安慰和关怀。在做完一次大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后,患者这样对他说。

  “我给她说的是‘妹妹加油’,我猜她说的一定是‘姐姐加油’。”刘晓宁和刘晓慧是一对护士姐妹花,相隔一天抵达武汉。姐姐执行转运任务时,惊喜地看到妹妹的身影,两人隔着玻璃窗给对方加油鼓劲。

  “烩面,胡辣汤,芝麻叶面条……还想吃啥只管提!”95后河南厨师马允和其他5名厨师一起,从郑州奔赴武汉,用美食支援同样穿白色制服的家乡勇士。

  “你回来那天,就是全家人的大年初一。”大学生弟弟对医生姐姐说。

  “只要相爱,哪天都是好日子。”推迟婚期的情侣说。

  “我念书时家里困难,国家给我免了学杂费,现在该我为她做点什么了。”捐款的年轻人说。

  ……

  疫情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但心与心的距离却更近了。

  一名年轻男子,为郑州的公交车司机们送来了自制的防护面罩,每个接头都作了细心处理。纸条上写道:我确实买不到口罩了,考虑到你们每天接触的人多,非常辛苦,就自己制作了防护面罩送给你们,这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不要嫌弃。落款只有两个字:朋友。

  朋友,多么温暖的称呼!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行走在同一片大地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有着同样的心愿,所以,我们之间,是真真正正的朋友。

  

  蝶变

  ——褪去稚嫩,努力绽放

  这个春天,尽管生长得枝条纷乱,却无可阻挡。一棵树、一片叶,都在褪去曾经的稚嫩,努力绽放。

  蝶变,意味着要挺身而出,勇往直前。

  19岁的陈浩老早就计划好,这个寒假他要和几个“好哥儿们”一起唱歌、跳舞、蹦迪,嗨玩一遍。

  一场新冠肺炎,把这个爱唱爱跳、活力无限的大学生“打蒙了”。

  大年初一早上,淮滨县张庄乡三里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里,陈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疫情新况。

  河南发布一级应急响应!信阳疫情防控物资告急!一个个消息撞击着年轻的心。“不能等了!得干点什么。”

  他动用自己的创业资金,迅速网购1500个口罩,快递给罗山县人民医院。淮滨县卫健委赶紧来电询问,有没有渠道买到更多的防护物资。

  “你们忙病人吧,这事交给我来干!”没有时间让他思考,这个承诺是不是有些冲动。

  收拾行李的时候陈浩心里打起了鼓,买不到怎么办?钱不够用怎么办?自己没有专业防护怎么办……算了,来不及多想了!出发前他给家人撂下一句话:“我要是感染了,能治就治,治不好就用于医学研究。”

  拿着县卫健委开具的委托书,他只身踏上征途。

  1月27日出门,2月9日归家。14天里,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搭便车、乘火车、坐飞机,饿了面包泡面,渴了矿泉水,陈浩辗转三省、行程3000多公里,一共买到3.5万个口罩、6080副护目镜、6000公斤消毒液。困倦、委屈、无助时时袭来,让这个大小伙子几次差点哭出来。回到老家,他倒头坠入梦乡,一口气睡了32个小时。

  眼前的陈浩,将近1米8的个头,一脸沉稳,但脸颊上、下巴上此起彼伏的青春痘,仍然“暴露”了他的年龄。

  “大家为我点赞,说我作出了贡献,但其实我是这次经历的受益者。”他说。

  在路上奔波的时候,他常常会陷入反思。都说90后追求自我,个性张扬,但真当灾难袭来时,大家才明白,原来自己和脚下这块土地呼吸相通、命运相连。

  蝶变,意味着要肩负责任,顾念他人。

  病毒无远弗届,每一处跟它对垒的战场都是前线。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护士李春艳,是这家医院进入ICU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对ICU她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Icareforyou”——在抗击病毒的最前线,“我来照顾你”。

  这是什么样的照顾呢?有为患者剪指甲、理发、洗头、鼻饲喂食的照顾,有为他们吸痰、清理大小便的照顾,更有为他们看护全身插管,时时关注监护仪的照顾。经常在朋友圈里喊着“冲鸭”的“小公举”,出门就成了患者的“守护神”。

  蝶变,意味着要敢于付出,无私奉献。

  “这是我活了30多年,干得最值得的一件事!”

  大年初六,商丘农民刘光亮从睢县开车560公里前往武汉,加入到援建火神山医院的队伍中去。医院建成后,他把领到的工资全部捐出,留在武汉当起了交通志愿者。得知雷神山医院也急缺工人,他和十几位工友组队,又投入到新工程的建设中。

  “不一样,真的太不一样了,大家都干劲冲天啊!十几个人一个小组,负责安装、切割、扛架子、上钉,一上午就能组装完十几间。”

  “有的时候工作强度太大,我们会在工地上喊话,‘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别看这8个字简单,但是能支撑我们24小时连轴干。那几天啥都不想,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快一点,再快一点。”

  蝶变,意味着要牢记初心,恪尽职守。

  2月2日,刚刚值完两周夜班的河南日报青年记者刘晓波接到命令,随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赴武汉采访。

  当时的武汉,每天新增病例不在少数。他所在的采访地,正位于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收治点。

  来的头几天,他生怕防护做不到位,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整夜失眠。

  但是,这儿就是真实的现场,戳心的故事就在身边,把这些讲述好传播好,是自己的职责。刘晓波发现,这批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队员冲到前线,他们承受的、付出的,很难为常人想象。

  “每个人对于生命都有不同的理解,能在大时代里有所作为、留下印记,就是生命最美的修行。”刘晓波由衷感慨。

  生命的意义如此厚重,值得每一个青年人全力以赴。

  大学生张雪源在手绘漫画《因为有你,这场战“疫”我们还会赢!》中写道:

  “我出生于1998年,现在是河南师范大学一名学生,也是一名共青团员。”

  “妈妈说,我出生那年,全国多地暴雨如注。”“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珠江告急……但洪水猛兽面前,我的父辈们并未惧怕,广大军民奋勇抗击,这场抗洪战役,我们赢了!”

  “2003年,我5岁,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席卷全国。在广大医护人员和军民合力抗击下,我们又一次赢了!”

  “2008年,我10岁,这一年是悲伤和欢喜交织的一年。从年初的特大雪灾到汶川大地震,全世界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从北京奥运会到‘神七’飞天,又让全世界看到一个奋勇拼搏的中国。这一场场战役,我们都赢了!”

  “2020年,我22岁,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这一场硬仗,我们必须打赢。”

  

  结语

  每一次灾难,无不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每一次进步,无不是注入了青春的力量。

  现在,张金燕、蔡志林的转运任务完成得越来越好,出发前有预案,遇问题有办法;

  认真思索后,崔聪聪决定继续发挥专长,留在郑州岐伯山医院做物业保洁,迎接新的挑战;

  王先生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将成为一名志愿者。他觉得,把爱传递出去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

  2020年这个冬春之交,和他们一样,无数青年人挺起脊梁,迸发出团结、坚韧、大爱的伟大精神,支撑起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战洪水、斗冰雪、防非典、抗地震,在磨难中奋起,在大考中淬炼,在拼搏中成长。

  这种精神,在每一处防控卡点长明的灯火里闪耀,在每一寸被护目镜紧勒的皮肤上印烙,在每一颗心窝处绘就的红星上熊熊燃烧。

  这种精神,在这个初春再次破土而出,引领90后、00后们把信仰织进梦想,用汗水收获希望,努力跑好自己手中这一棒。

  可爱的青年们,向着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息地奔跑着,让青春中国永远焕发青春光芒。

  奋斗有我,青春万岁!


【上一篇】都2020年了,怎么还有人用道德绑架“逼捐”?

【下一篇】事关你的工资!河南印发最新通知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