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众多宠物保险上市,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面临着诸多投诉。日前,记者在某投诉平台上输入“宠物保险”关键词,显示共有351条投诉,不少集中在理赔环节,有些消费者反映,宠物保险设置免赔额、单次赔付限制等条款,使得产品并不能满足需求。部分消费者还认为,宠物医疗险存在实用性不强、保额虚高等问题。宠物主洋洋(化名)对记者吐槽:“买宠物医疗险的初衷本就为了应对猫狗看病时高昂的医疗费用,但这类保险却未能解决相关问题。”
©中新网
宠物保险行业其实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第一张宠物保单是1924年由瑞典对一条宠物狗签出的保险。当前,在欧美国家,宠物保险发展得较为完善,瑞典的宠物保险覆盖率为40%,英国为25%。在亚洲,日本保险机构提供的宠物保险业务,能为符合年龄要求的宠物负担最高90%的医疗费,养宠人会在购买宠物时一起买保险。
在我国,宠物医疗险出现的时间不久,这个行业始终不温不火,国内整体的宠物保险覆盖率小于1%,相关保险公司也基本处于赔钱状态。而在前两天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某网络投诉平台整理的2022年十大消费乱象中,宠物医疗也赫然在列。
宠物保险和宠物医疗本应是扣得极紧的消费链两端。消费链这一端,据《2022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宠物诊疗市场规模约675亿人民币,然而另一端的宠物医疗市场几乎处于雏形阶段,缺口巨大、乱象较多。
一方面,宠物医疗行业存在过度医疗的情况,加上宠物无法表达,就诊时只能依靠各种检查找出病因,原因叠加,就导致宠物就医费用很高,故而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理赔要求也相应较高,这就导致很多养宠人觉得保费偏高,不愿意购买。
另一方面,给人上保险,受益人的身份十分清晰,而宠物保险不同,很多宠物的毛色、长相极为相似,仅凭肉眼难以判断就诊的宠物是否为投保的宠物,于是,就有人利用这一漏洞骗保。有些养了多只宠物的养宠人只买一份保险,几只宠物看病时轮流使用。还有的养宠人和宠物医院联合起来,故意给宠物开高剂量的药,来获得较高的赔偿。获得理赔后,两者“分赃”。更有甚者,利用漏洞故意打伤宠物,或者给宠物食用有害的食物,恶意骗取理赔金。由于骗保问题严重,所以,国内提供宠物保险的保险公司设置的保险金额都不高,保额高的也都设定了较高的免赔额。这样一来,就让养宠人觉得性价比不高。用户对此不买账,保险公司的体量就做不起来。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把宠物保险行业发展好一举多得,它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要让宠物保险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整个宠物行业规范市场秩序。
从源头上,应规范宠物的繁殖、买卖、赠与等流通环节,可使用注射识别芯片等方式锁定宠物个体身份,这一方面能减少遗弃宠物的现象发生,一方面也能解决宠物医疗的身份识别困难,容易遭遇骗保的问题。在宠物诊疗环节,需加强对宠物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监管,提升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完善科学定价、价格透明的价格管理制度。
此外,保险企业自身也应该在产品设计上更加规范精确,以符合用户需求。并规范理赔流程,保证市场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相应加大监管力度。(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