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挖呀挖”横生是非,谁挖断了淳朴的感动

来源:红星评论     发表时间:2023-05-10

一首简单儿歌《挖呀挖》最近在网络上爆火。唱儿歌的幼儿园老师成了网红,衍生出一系列模仿作品,各种“负面”也随之而来。比如有网友说老师是职业网红,并且“挖”出了一套房;也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幼师唱“挖呀挖”侵权了;更过分的,是去网暴表演者,好几位幼儿园老师都说自己压力大、很难过。

1683682290916185.jpg

正如这些老师没想到自己能红,如今横生枝节的是非,大概也在意料之外。有些传言其实可以澄清,比如职业网红、“挖”出一套房,目前各方都已经出来辟谣了;侵权云云在法律认定上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挖呀挖”的词、动作和配乐其实来自于不同的素材,如何界定或许还要费一番周章。但有些确实不太好处理,比如网暴,网民针对表演风格乃至颜值的刻薄言论,这些短时间内怕是很难禁止,这也是一种出名的烦恼。

人们对这首儿歌好奇、对表演者好奇,这是一种求知的本能,也很正常。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天关于几位老师的身份几乎全被翻出,“挖呀挖”成了一种流量密码。

不过,很多时候好奇、质疑、造谣、网暴其实就在一线之间,比如说老师是职业网红,而且赚了上百万,源头就是网友的评论。这也许是玩笑,但效果却如同造谣。如果再拿这个由头恶语相向,那就变成了网暴。随口一句话,就能演变出巨大的波澜。

这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掌故。当年《围城》火了之后,想拜访他的人太多,他很干脆地回绝道:“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其实“挖呀挖”事件也是一样,一首简单的儿歌,人们何必不留余地地“挖”背后的一切呢?想想这首儿歌之所以能火,其实就是因为解压、放松,让人感受到了童真的美好。但现在,这样一件轻松的事,却让人感到很疲惫,明明是儿歌,却被成人世界的算计涂抹得灰头土脸。

谁蹭了谁的热度、谁的表演做作、哪位老师没有教师证、是不是幼儿园的炒作……没有人能经受这种翻来覆去地审视,再白净的脸蛋上也能挑出雀斑来。就像一位老师的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日常就是个小小的活蹦乱跳的老师,就是普通人,现在舆论下搞得蛮可怜。”“蛮可怜”,相信身处漩涡中的几位老师确实是这个状态。

本来图一乐的儿歌,变成了舆论撕扯的对象,愉悦变得沉重、简单变得狼藉,一如短暂的童年,这首儿歌带来的这场“童年回归”也很短暂。人们一拥而上,把一场淳朴的感动给砸碎了。

何必如此呢?人们不妨对事件保持一点距离,也不必拿着放大镜去盯背后的细节。老师有没有去带货、有多少打赏收入,她们的生活状况、学历背景,这些又有多大关系呢?不必把她们架上危岩,也别把她们扔进泥潭。这是一首简单的儿歌,她们也是普通的人,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一首把人们带回童年的儿歌,人们还是少一些猜疑与戾气,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吧。相信这也是童年真正的意义,提醒已经成年的我们,不必紧绷着神经,大可以阳光、真诚、放松一些。(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上一篇】“向游客开放政府停车场”为何获点赞

【下一篇】年轻人存在“社交卡顿”,那又何妨丨光明网评论员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