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文汇报》报道,喜欢入住青年旅舍的李先生(化名)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帖吐槽,北京多家青年旅舍拒绝接待35岁以上的顾客,“平台上不少商家拒绝“35+”入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没有备注这个要求的,通电话的时候,居然也提了这个条件。”据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某些青年旅舍对住店旅客作出年龄限制的情况较为常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青年旅舍为何不愿接纳“超龄”旅客?有商家表示:“不接待35岁以上顾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生活习惯不一样,不方便管理。”还有商家表示“年龄大的,上下床不安全,容易出事”。此事一经曝光,引起舆论热议,很多网民都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愤怒地说:“连青年旅舍都有年龄限制了”“什么离谱的规定,直接投诉吧!”
客观而言,青年旅社虽然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但本质上还是宾馆、酒店,在商家的经营和管理中,可能会有自己的考虑。某些商家拒绝35岁以上的旅客住店,作为一种筛选客户的手段其实并不违规,更谈不上违法。只是,这种做法的后果,也需要商家自己承担。比如,筛选客户的标准如果不能服众,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甚至抵制,最终损害店家的经营利益。
包括许多不到35岁的年轻网友在内,很多人表达不满的原因,在于这些青年旅社的做法破坏了人们心中的青旅文化传统。一直以来,青年旅舍都是不少年轻人出游时住宿的首选,不仅是因为入住青年旅舍价格低廉,远比住在酒店更便宜,性价比更高,更是因为青年旅舍是一个包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人们可以在青年旅舍遇到很多同游的朋友,可以认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新朋友,在交流与互动中,既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会为旅行增加不少新奇感。尤其需要澄清的一点是:青年旅舍虽有“青年”二字,但其受众从来都不只是年轻人而已。
笔者也曾在全国多地入住青年旅舍,它们往往开在旅游热门城市,甚至就在景区里。在青年旅舍的时光,不仅能认识很多新朋友,也能降低出游成本,提高旅行、住宿的性价比。在与很多旅客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很多人不只是为了省钱,也是想主动拥抱一种难得的生活方式。与同道者不期而遇,一起去寻找“诗与远方”,正是很多青年旅舍带给人的特别文化体验。
青年旅舍最初起源于国外,进入中国市场也已经有许多年。有些人在学生时代初识青年旅舍,在步入中年后,因为对世界和不同的人还有旺盛的好奇心,仍然会在出游时选择青旅。一些青年旅舍也很看中“回头客”,会与入住的人一同成长。还有不少青年旅舍开设了咖啡馆、酒吧、书店,让其影响力不再局限在背包客等小众圈子里,而是走向大众视野,逐渐得到更多人的了解、接纳和喜爱。
从这个意义上讲,个别商家拒绝大龄旅客入住,是对青旅文化的背离。一家青年旅舍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让旅客在自由包容的氛围里不分年龄、不分身份、不分来历地交流,而不是冲着年轻人“方便管理”去挣“轻松钱”。
其实,商家可以在兼顾现实利益的同时,尽量不破坏青年旅舍在很多人心中的美好形象。此前,一些青年旅舍面对“男女混住”争议时,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男女旅客可以在公共空间自由交流,但在住宿区分房住,男生与女生的床位不再混在一个房间里。如此做法,既保留了青年旅舍开放包容的传统文化,又避免了尴尬,规避了风险。由此可以延伸到此事上:商家如果真的担心大龄旅客不安全,或许也可以在安排房间时,将年龄接近者的床位安排在一起,另外尽可能为大龄旅客提供下铺。这些人性化的安排,算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当然,这些做法,会更加考验商家的耐心与管理能力,但从提升经营能力、传播青旅文化的角度来看,商家应当在这些方面多动脑子、多用心思,那种“一刀切”式地拒绝大龄旅客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撰文/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