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引发热议。
所谓“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指发生于手机端、各种政务App上的形式主义,包括但不限于在政务App上打卡点赞、拍照留痕、依据学习时长考核干部等。
近年来,电子政务平台和相关App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可以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但同时,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工作应用软件开发过多过滥、数据重复申报、过度“留痕”等现象。比如,政务App过多过滥、任务过多,打卡签到、积分排位、拍照转发等应接不暇的“花活”,压得基层工作者喘不过气;有的单位、部门,动不动就组织职工转发评选的链接,搞集中“投票”“点赞”“转发”,并发动大家的亲朋好友扩散拉票。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指尖之累”不仅带来身体之累,还带来精神之困。如果整天疲于奔命、心力交瘁,不仅无益于身体健康,也无益于开展实质性工作。
澎湃新闻刊文指出,《意见》的制定,既符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的迫切需要,也符合提高数字政务管理服务效能的内在要求,体现出党中央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决心和力度。
从具体内容来看,《意见》的要求和措施都很有现实针对性。在强化建设管理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统一规划、立项审核,突出便捷集约,就是为了防止政务应用程序存在功能交叉重复,从而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在强化使用管理方面,《意见》提出要防止过度留痕、滥用排名、多头填报,就是为了减少基层干部在数字时代的无谓劳动。
对此,中国青年网刊文表示,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网信委此次发文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各地提出了新要求,也明确了治理路径。只有不打折扣地落实要求,因地制宜地推出治理举措,真正把消除“指尖之累”当成一件大事来抓,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负担中解脱出来,更有精力去干事创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的观点认为,部分基层事务具有一定模糊性和弹性,要靠群众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非要靠注重精确性的政务App。比如在农村,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村民诉求,村干部都可直接解决,非要走一遍“上报-派单-反馈”的机械数字化流程,相当于让村干部干两遍活儿:一遍是解决实际问题,一遍是把解决过程在网上留痕。吕德文建议,基层治理数字化需留够“时间差”,数字乡村建设也应注重在不同领域分阶段推行。
此外,北京日报社微信公众号“长安观察”发文认为,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是拒绝“数字政务”。今天,我国网民已突破10亿,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风口不断涌现,提高数字政务管理服务效能既是人民所需,也有时代机遇。关键是要以群众的感受为标准,绝不让口号、噱头、数据成为政绩展示的“秀场”。(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