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街头:为何恶意跟评会淹没评论区?

来源:红辣椒评论     发表时间:2024-01-08

近日,“复旦大学校友在美国流浪16年”一事受到广泛关注。1月4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美国纽约偶遇一名复旦大学毕业的流浪男子,男子自称在美国读了博士,却在外流浪16年。据悉,流浪男子姓孙,老家在中国江苏省江阴市。(1月6日 《新京报》)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街头,本就令人惋惜。可是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下面,部分网友的回复不仅没有关怀之意,反而对其恶语相向。评论区诸如“又一个伤仲永”“孙博士可是正儿八经美国公民,瞎操心”“回国后一定会直播带货”等等,颇有嘲讽挖苦之意。

纵观整个事件,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恶意的声音会淹没评论区?究其原因,这些恶意评论的背后恰恰是部分网民的“看客”心理在作祟。

何为“看客”?这一词最早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呐喊》,简单而言就是指旁观者。在今天的互联网社交舆论场,我们发现部分网民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和人,对当事人没有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甚至讥讽嘲笑,如同看戏一般。如此看来,“看客”们不仅没有消失,“看客”心理也正搅浑舆论环境。

以本次事件为例,事件主人公孙某的人生履历拥有“复旦”“留美博士”等令人艳羡的光环,却被曝出“在异国他乡流浪街头”的现状,如此反差对比,自然容易让人引发联想。特别是视频中提到其本人拥有美国绿卡时,更加激发了部分网民的负面情绪,产生极端的猜测,给当事人扣上“不爱国”的帽子,“脱离国籍,自作自受”等字眼屡屡出现在评论区。“一个天才在中国顶级高校接受教育后赴美读博,学有所成后不思报国,为了高薪脱离中国国籍拿到美国绿卡,在美国混得不好希望得到求助。”这样的推测看似顺理成章,可是请注意此类表述,它的核心逻辑在于将孙某“流浪街头”的现状和脱离国籍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孙某因感情受挫导致精神失常,无法正常工作的困境。

人民论坛网曾分析过典型的看客心理特征,其中一类就是邪恶快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幸灾乐祸”。同情与幸灾乐祸是人们面对他人灾难时可能会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情感,前者报以关切和温暖,后者留下冷漠和无情。前有日本突发地震,天灾面前,公众人物幸灾乐祸以此取笑,今有留美博士流浪街头遭国内部分网友冷嘲热讽,贴上污名化的标签。

诚然,网络空间给每个人提供了更多表达言论的平台,但也不能“张口就来”。说到底,舆论环境的优劣,反映的是公民素质的优劣。“看客”心理搅浑了舆论场的风清气正,凡是提到定居国外,就扯上“不爱国”,仿佛是触发神经敏感的关键词一样,看客们就变成失去理性和同理心,只知道寻找道德高地和树一个靶子去攻击的乌合之众。

流浪异国街头的同胞需要帮助,爱莫能助时也请在评论区“嘴下留情”。


作者:谭紫成(广西大学)

2024年度红网“青椒计划”系列作品


【上一篇】春节临近,全面禁烟花令应被解除吗?

【下一篇】15岁免试上大学?这样的谣传该消停了! | 新京报快评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