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儿童医院的一条“规定”引发舆论热议。这源于市民刘女士遇到的一个难题:刘女士怀二胎出现了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3岁的大宝又感染了较为严重的肺炎,也需要住院治疗。当孩子排了4天终于等到床位时,却被医院告知住院治疗期间只能由女性家长陪护,男性家长不能陪床。但刘女士家实在找不出能陪床的女家长了,怎么办?
↑刘女士家孩子住院凭证
记者将这一问题反映给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这一规定是医院的院内规定,并不是卫健委的统一要求,因此市民可以将相关诉求反映给本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12320工作人员则表示将会记录反馈。
无奈之下,家住昌平区的刘女士一家,只能由孩子爸爸每天开车单程一个多小时送孩子前往医院输液。
那么,住院陪护仅限女性,真的合理吗?许多网友都表示不能理解,爸爸为什么不能陪护?如果是爸爸带孩子的单亲家庭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当然,也有家长表示,比如受卫生间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只允许女家长陪护有一定的合理性。
巧合的是,我的孩子前段时间也生病住院了一段时间。作为孩子的妈妈,我当然参与了陪护,但由于工作原因,我并没有太多时间待在医院。最终,大部分的陪护工作,都是由孩子的外公承担的。试想一下,假如这家医院也一样不许男性家长陪护的话,那我可能要崩溃了。
在我陪护期间,医院走廊里、病房里经常有男性家长进出,但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扰。将心比心,我完全理解,当一个孩子生病住院时,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一定都是着急甚至焦虑的,都希望孩子能早日康复,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陪护工作非常辛苦,一个家庭能腾出一个人来陪护,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能考虑那么多?
尤其是现在,生育多孩的家庭越来越多,当其中一个或几个孩子生病时,家里可供“调配”的成年人更是捉襟见肘。只允许女性陪护,把男性家长彻底排除在外,未免太不人性化了。同样是在北京,记者又咨询了其他设有儿童病房的综合医院,工作人员都表示,对于患儿家长性别不做规定。由此可见,不限制陪护家长性别,完全不影响患儿的住院治疗。那么,北京儿童医院为何坚持这一“规定”?
可以想象,医院规定“住院陪护仅限女性”一定有其理由,比如前文提到的“方便”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比如说,现在的医院病房普遍安装了床帘,宽大的帘子一拉,一张病床就是一个小世界,能较好地保护患者和家属的隐私。再比如说,病房走廊大多装有监控,再加上医院保安力量,患者和家属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此外,病房是为了治疗而存在的空间,在这里,人们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舒适,确实会感到一些不便,这是正常情况。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相互体谅、配合,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为相对于隐私权、安静权等权利来说,患者的健康权更为重要。医护人员应该以患者为重,医院的相关规定也应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仅仅因为没有女性家长陪护就拒绝患者住院,这样的规定实在太过死板。
或许在过去,这家医院确实“从来没有男家长陪护”,但是,从来如此不一定就是对的,院方不该有所顾虑就因噎废食,一刀切地拒绝男性家长陪护的权利。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医院充分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相关规定,展现出更多仁心仁术。更何况,这还是一家儿童医院,患病的孩子更需要温暖呵护。那些死板的规定,不仅妨碍着孩子的治疗,还可能伤害着他们的心灵,医院真的忍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