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论聚焦

多地清退“关系保”,低保就该名副其实 | 新京报快评

来源:新京报评论     发表时间:2024-10-30

1730248910612035.jpg

▲“人情保”“关系保”的出现,不仅会加剧基层民众的矛盾,也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图/IC photo

大批“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在全国多地开展的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中,被拉网排查出来。如据报道,今年以来,福建泉州南安市退出低保对象1011人;甘肃合水县清退不符合低保享受条件392户1304人;山西文水县取消城乡低保对象1117人,特困供养对象95人。

“人情保”“关系保”是指利用权力、人情等,使不符合救助保障条件的人获得救助待遇。在熟人社会,乡亲们相互知根知底,这样的低保待遇一旦发生错配,让条件较好的家庭吃上低保,甚至出现“开豪车、住商品房的低保户”,自然就会引发不满。

低保,是国家对低收入人群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本着应保尽保原则,为贫弱者提供兜底保障,助其摆脱困境。这也意味着,公平公正确定低保户,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际效果。一旦让不该救助的人获得救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却被边缘化,不仅会加剧基层民众的矛盾,也将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近年来,有关各方一直在整治、规范低保投放的诸环节,让低保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但在实际操作中,“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仍时有发生,成为了困扰基层社会的一大顽疾。

从今年各地清退的情况看,区区一个县动辄就能清出上千人,像甘肃合水县,2023年常住人口仅13.32万人,就清退1300多个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比例之大,令人忧心。

低保户名副其实,不仅能有力托举一个家庭,也传递给社会一个积极信号——致富路上,不会落下一个掉队的人。反之,一个“人情保”“关系保”,就可能让很多人的努力白费。以更严厉的行动整治不正之风,以更精细的制度封堵各个漏洞,迫在眉睫。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一个人是不是符合条件,贴出公示来接受大家的审视和打量,就能最大限度避免低保错配。若想规避权力染指、人情网罗,就要将低保申报置于公开、透明环境下,不断完善公示、审核等环节,并建立顺畅的问题举报、纠错机制,让那些想伸手的人不敢伸手、已经伸手的人也能被揪出来。

此外,也应以明确的制度,先管住人,即实行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是不是存在“人情”“关系”,先交个底,这样核查起来,也会有的放矢;再管住钱,比如民政部门认定对象、确定救助金额,财政部门把资金打到银行账户,困难群众直接到银行去领取救助金。

当然,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事先堵住所有的漏洞。这就要求,除了不断规范申领公示制度,还要持续加大事后的审核、追责,并以严厉的问责倒逼“人情保”“关系保”泛滥行为。

只要发现有人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将亲属、朋友、利益关系人纳入救助范围,或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影响为特定人员违规获取救助待遇,就依法依规严处,以儆效尤。近年来,多地就陆续披露了一批优亲厚友的典型案例。

但从此次清退了上千人的一些地方来看,只见清退人数,却未见是否处理相关责任人的说明,也期待能有后续。毕竟,若不清理滋生“人情保”“关系保”的土壤,整治过后也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低保关乎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态度,也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成色。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都能够获得救助,坚决杜绝滥竽充数的“搭车者”,任重而道远。

目前,清退纠正“人情保”“关系保”行动仍在进行中,仅10月以来,就又有多地发布了相关问题线索的征集公告。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倾听民意,积极回应关切,让低保政策真正成为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撰稿/胡栖安)

【上一篇】数智时代,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老年机?

【下一篇】只有一名学生的乡村小学,不能用成本“算计”受教育权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