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2018年11月1日《大河舆情》第200期)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往来粤港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大湾区时代”加速到来。此消息迅速传遍舆论场,大桥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根据大河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4日舆情关注度达到顶峰,随后关注度开始逐渐回落。23日至26日,全网涉及港珠澳大桥信息达73万条,其中微博为主要舆论场,信息量达到59万条。微博热搜话题“桥通港珠澳”阅读量高达2.4亿次,近14万网友参与讨论,热搜话题“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阅读量也达1.6亿次。《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对港珠澳大桥开通进行了多方位报道。类似“多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你”“再远的距离也不再遥不可及”“想去大桥拍日落,想去大桥看白海豚”的网友留言,也道出了三地市民对大桥开通的热切期盼。
自24日上午正式通车运营以来,港珠澳大桥受到内地、香港和澳门居民热捧,三地口岸快捷的通关模式更是赢得赞誉。据香港入境处统计,大桥开通仅7小时,就有2.3万人次经大桥进出香港。这既体现了大桥的高人气,也表明了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
对于港珠澳大桥开通的主要历史意义,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珠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比如内地的物流、人流进入港澳会更加方便,未来香港的机场、港口的辐射范围将大大拓宽。
另一方面,大桥的通车,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珠三角乃至整个粤西、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地理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凭借靠近香港的区位优势迅速崛起,而珠江西岸的江门、珠海等地受区位因素的限制,发展相对缓慢。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将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东西岸的距离。
《人民日报》24日刊发评论指出,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进一步向西延伸。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
有业内人士指出,“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建成通车的,不仅激发了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也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更加坚定了社会各界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