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情分析  >  舆情知识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来源:大河舆情     发表时间:2019-09-24

  来自《圣经·新约》里的“马太福音”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它是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 Robert K. Merton)在1968年首次提出的。

  百科的定义: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简而言之,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马太效应在舆论场中也屡次被证实。以“江歌案”为例,2017年11月9日起,《新京报》旗下的《局面》专访栏日陆续播出“江歌案”的两位主人公一一江歌母亲江秋莲女士与“江歌案”幸存者江歌的室友刘鑫的专访视频。这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11月9日-11月15日,以“江歌”为关键词的微信文章为3993篇,而舆论一边倒地指责刘鑫,在后真相时代里媒体们用片面真实的事实选择构建了出一个“刘鑫该死”的景象,而真正的凶手陈世峰却成了舆论的受益者。

  网络舆论的从众性和跟风效应明显。因为“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是舆论传播的一般规律,一个事件发生后,最早出现的观点和意见往往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会给后来的讨论定下基调和方向。人们常常倾向于相信这些“先声”,容易认同它的价值判断,附和它的意见主张,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至于议论的事实是否清楚、判断是否正确,反而变得不再重要。

  而那些持不同意见者要么不屑于发表意见,要么发表不同意见后很快就会受到议题设置者和支持者的狂轰滥炸。在这种极不对称的舆论场效应下,情绪极端者不断受到鼓励,声音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而那些理性温和的声音不断遭到打压,变得越来越微弱,甚而“沉默不语”。新媒体时代尤其要注意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上一篇】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下一篇】舆论失焦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