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它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但现在却常常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和社会行为研究的著作之中。
“共情效应”在魏则西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2016年4月1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岁学生魏则西,在搜索网站上查到武警北京第二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去治疗自身的滑膜肉瘤疾病。但此技术是早就被淘汰掉的技术,但因魏则西对搜索网站和医院的信任,从而导致病情耽误而病逝。
这一事件就极易激发群众的共情效应,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病人,会因对病症的不熟悉而被搜索网站上的一些错误信息所误导,而这时我们就会把自己代入弱势群体之内。我们担心自己未来会成为受害方的那一方,所以我们愤怒并要求相关搜索网站下架无良商家的推广,要求揭露莆田系医院的黑幕。
表面上我们是为魏则西打抱不平,而事实上则是为了慰藉我们心中对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故的不安。还有和颐酒店揭露的全社会女性的人身安全问题,雷洋案的死因等诸多事件,人人都担心类似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相似的痛点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恐慌,并刺激着网民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从而引发全民的关注与讨论,推动相应制度条例的完善改进。这便是“共情效应”对舆论行为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