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度时间长、涉及部门广、反复“挂证”多。近日,四川巴中市平昌县25名公职人员因违规“挂证”兼职,受到了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被平昌县纪委监委公开通报的公职人员散见于交通、水利、住建等多个部门,违纪时间远的可以溯及党的十八大之前,近的发生在今年6月,他们大多有违规取酬情节,且反复“挂证”。
所谓“挂证”,是指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将其证书挂靠到非供职企业名下,以获取报酬的行为。在工程建设领域,将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挂靠到企业的“挂证”行为并不鲜见。
据了解,一级建造师的挂靠费用,少的一年有四五万元,多的甚至能达到10万元。因挂靠带来的暴利甚至催生出考证怪圈,一些人考取建筑行业资质证书并非自己执业,而是拿去挂靠来获取利益。
国家层面曾多次发出整治要求,最近一次是2018年11月,住建部、人社部等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多地也按照要求开展了相关整治活动,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但总体来看,公职人员“挂证”问题屡禁不止。
从四川平昌公布的查处情况来看,多人反复违纪也揭示出“挂证”问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不过,此次平昌县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公职人员“挂证”问题清理的实践,无疑提供了一个化解该问题的基层范本。
据廉政瞭望微信公众号“官察室”报道,平昌县此前也进行了多轮清理活动,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今,通过充分利用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筛查出问题线索,再与社保信息、住建部门的内部台账等进行比对分析,当地纪委监委会同组织部门、编办、人社局开展复核复审,最终将对象锁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即“四库一平台”)正逐渐成形,依托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和诚信信息等四个基本数据库,该平台的治理效能正逐渐释放。福建、江苏、甘肃等多地都曾利用该平台发现过大量“挂证”案例,“挂证”现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
不过,从平昌县的情况来看,现在还只能查到县域内存在的“挂证”问题,对于本地公职人员跨市乃至跨省的“挂证”行为还无法查处。专家认为,打通数据之间的障碍,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监管目标,正是“四库一平台”所肩负的使命。如果能达成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挂证”行为将无所遁形,而这无疑是努力的方向。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