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本期看点

舆情应对理应回归法治轨道

来源:大河舆情     发表时间:2020-11-23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这次高规格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对法治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党政领导干部也是一种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就再次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事实上,前些年发生的大量舆情事件,都是因为在应对过程中缺乏法治思维,不懂得运用法治方式。发生重大事故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捂盖子;拆迁中依靠行政命令简单粗暴一刀切;涉警舆情中未依法办事遭来民怨……此前的相关舆情案例很多。但近年来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扭转,类似问题已经不再是舆论场上的常客。相反,从今年来看,诸如云南蒙自市副市长车辆闯红灯被通报、广州海珠涌大桥给不愿搬迁的一户居民专门绕道等事件,之所以获得舆论好评,也是因为遵循了法治思维,用法的尺度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当事人。

从近期的舆情热点来看,在劳动者化身为“打工人”、消费者变身为“尾款人”的当下,劳动者权益保护、互联网平台消费乱象也顺势成为舆论关心的话题,而这些问题也要逐步通过法律来解决。

最近,虎牙员工自曝被HR抬出公司、广州多益网络要求员工自愿降薪、员工未在App签到被辞退状告公司等事件接连被报道,显现出在强势的公司面前,“打工人”的猛烈开火。具体事件中的孰是孰非,有网络的站队,更重要的是,有法律的评判。在法治社会中,企业要有明晰的认识——自身不能枉顾法律任性为之,而当代的劳动者也非可以随意揉捏。劳资纠纷的处置最终要回归法治、诉诸法律。当然,如何抚平公司与劳动者在使用法律过程中的不平等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而《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的即将实施,也让不少“打工人”议论纷纷,因为其中涉及轮休制度、带薪休假制度。每每涉及劳动者休假权利的保障,都引发了相似的关注和议论,在工作压力过大、加班文化盛行的现代社会,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值得思考,法律法规执行的落空不仅让劳动者权益受损,也会破坏法律的公信力。

在“双十一”购物狂欢下,“打工人”变成了“尾款人”,各个平台亮眼数据的背后,今年的反思和负面舆情更加集中,涉及平台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从平台方面来看,“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老大难”问题再次被提及;从火热的直播带货来看,数据造假触目惊心,衍生出刷量软件开发商、代理商、职业养号“中介”等黑色产业链;从消费后的评价看来,职业差评、虚假好评也轮番上演,让人不辨真伪;从快递邮寄来看,个人信息的泄露让人愤怒又无力……

在对这些乱象的批评和炮轰中,所涉法律也屡屡被引用。例如,平台竞争涉及《反垄断法》,而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在直播带货方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近日起草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在虚假评价背后,则有可能涉及敲诈勒索、不正当竞争;在泄露个人信息上,又有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等。

可以看到,面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发展、新问题,法律的大网也在一步步织紧。近些年,舆论关心的话题在不断变化,舆情发生的重地也在不断转移,然而,不变的是,对相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虽然面对新问题,法律的执行和约束力仍有待提高,但是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下,未来可期。②


【上一篇】公职人员“挂证”屡禁不止 打通数据障碍将令其无所遁形

【下一篇】贫困县全部摘帽 是新的里程碑绝不是终点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