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洒打碎的浴室门玻璃
这几天,“独居女孩被困浴室30小时后获救”的新闻,被多家媒体报道。这个发生在春节期间的普通人故事,深度触动了人们的神经。
这位北漂女孩,独自一人租房居住。她并不缺乏安全意识,相反,她在生活中“过度”强调安全了:即便一个人住,洗澡时也要锁上卫生间的门。不巧的是,这次等洗完澡才发现,门锁死了,她出不去。
她想尽一切办法自救。用花洒砸门、撬锁、敲水管,都宣告失败。她大声呼喊,也没人来帮忙。
最新的一篇报道里,有一个细节:她的猫在卫生间门口陪她,透过门下面的缝隙,她安慰着猫,让它安静下来。“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在乎的只有她的猫。”
卫生间的门被打开后,留下一个黑洞。“极昼工作室”公号 图
这种感叹过于文艺,其实很多人在乎她,父母、亲戚、朋友乃至同事,哪怕是微信好友,可能都是关心她的,但问题是,独自生活的她,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失去了这种与社会的联结。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她的呼喊惊动了邻居。有两个邻居过来询问,她请求她们报警。但邻居的反应是,“一个人洗澡为什么要锁门?”“被困这么久,说话声音怎么还这么大?”然后就走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真是冷漠。但这也正常。我们看到过太多因为“多管闲事”而给自己惹来麻烦的故事。前两天,有朋友来找我,在单元门下想让两个邻居帮忙开门,就引来一番“盘查”,两位老太太都快报警了。
对陌生人的警惕,内在逻辑是对安全的寻求。人们会用放大镜来看周围的一切,提防那些不安全因素。
海底捞火锅在包间里装摄像头,他们的解释也是“为了顾客安全考虑。”据说,更合理的解释是,防止一些顾客碰瓷勒索——这是为了(海底捞的)自我安全。
被困在卫生间的女孩,追求的何尝不是“安全感”?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图
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人生活,会注意方方面面。洗澡锁门,就是一种追求安全的习惯,但不幸的是,这次锁出了问题。
此事引发很多人共鸣,因为独居越来越常见。据说全国有9200万人独居,如何应对这种生活方式下的安全隐患,显得相当重要。
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个人租房子,在外喝酒从来不敢喝多,就是怕万一出事,死了也不会有人发现——这或许是人能想到的最孤独的场景。
这个女孩的遭遇,提醒我们问题的复杂性:在陌生人社会,过度追求“安全感”,有时候带来的可能是相反的结果。在我看来,这才是此事对公众的最大提醒。
注意每一个细节当然是必要的,比如南方洗澡用燃气,要注意通风;任何时候都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喝得烂醉……这些都很重要,但都还是技术层面。
最重要的可能是,不要失去和社会与他人的联结。
这种忠告,当然首先是针对“冷漠的邻居”。女孩不过是求她们帮忙报警,这并没有任何风险,但是她们出于一种“社会人的狡黠和成熟”,连这个举手之劳也拒绝了。
这种忠告,也是给这位女孩这样的独居人士的。养一只宠物能获得温暖,但是遇到被困的问题,猫和狗没有办法解救主人。
现在的生活便利,一个人独居不会有很大问题。享受孤独,似乎还很有现代美学意味,但是这也会鼓励人过于蜷缩在那个狭小的个人空间里。
卫生间是一个隐喻,它是我们能想到的最私密、最个人、最安全的场所,但它也潜伏着单靠个体无法对抗的真正的危险。
陌生人社会是我们的现实,“像陌生人那样和谐共存”的城市生活,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如何更好地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而不仅仅是充满防备心的生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我们需要的,是对陌生人给予更多的信任和热情,或许,这才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作者 |张丰)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