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一早,不少人的微信头像上多了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一时间,网友纷纷在朋友圈@微信官方,求国庆专属头像。很快,微信朋友圈被“请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刷屏,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随着朋友圈的热传,除了让微信官方换头像外,还有网友提出各种奇葩要求,如“请让我微信免费支付@微信官方”“请给我一个女朋友@微信官方”……微信官方俨然变成了许愿池。
事实上,微信头像右下角的国旗并非@微信官方得来的,而是腾讯推出的“迎国庆,换新颜”活动,点击进入活动页面,系统会为头像添加国旗。而微信换头像的类似玩法,其实此前都出现过,2017 年的圣诞节,“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微信官方”就一度引起刷屏。为何这样的活动套路会如此火爆,这背后有怎样的传播心理呢?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对此揭秘:
1.彩蛋文化:我以为这是真的。
为什么我们会下意识觉得@微信官方会是真的呢?这离不开长久以来“彩蛋文化”的熏陶。比如,每到节假日,在微信发送一些特定的文字时,聊天界面会掉下很多渲染气氛的表情包。即使在平时,提到“生日快乐”“想你了”等特殊情景用语时,微信也会给我们来点惊喜。这次@微信官方,有不少网友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这是个“骗局”,估计大概率以为这真的是个彩蛋。
2.社交货币:我就是来抖个机灵。
其实,很多人在@微信官方时,故意带上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在表达:我知道这个事情是假的,我就是来抖个机灵。当@微信官方成为一种刷屏玩法时,参与这个玩法能够给用户带来归属感、存在感。由此,相关玩法成为一种“社交货币”,简单理解就是社交谈资。而热点是一种最简单粗暴的“社交货币”,因为蹭热点最容易让自己跟好友产生共同话题,这也是热点总在朋友圈刷屏的原因。
3. 情绪引导: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腾讯“迎国庆,换新颜”“领取你的国庆专属头像”这种激发大家爱国情绪引起传播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情绪引导”。
根据心理学研究,能触动情绪的事物经常会被大家讨论。按照心理学家的情绪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高唤醒特征的情绪更容易激发人们的主动传播。在这次国旗刷屏事件中,爱国就是一种“敬畏”的高唤醒情绪。
4.羊群效应:我就是跟风。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我就是跟风。“羊群效应”在品牌营销和传播中是非常常见的策略,像网红奶茶店雇人排队,也是利用了用户的跟风心理。这种引导用户模仿、跟风的传播方式,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传播,即让用户进行自发传播。想要产生跟风效益,其实不难,你只需要找到目标用户的小群体,然后让群体里的意见领袖发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