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快手、小红书、喜马拉雅等多个网络平台上,流传一首据称是唐朝杜甫的作品《暮年》,被冠以“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暮年》“蹭”上杜甫,引发诗歌爱好者们的热烈讨论。但经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证实,这段《暮年》文字其实不是杜甫的作品。(10月5日 红星新闻)
《暮年》全文为:“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该诗既无工整的对仗,也无音韵格律,立意浅薄,几处拼凑,行文用词皆弥漫着现代气息,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辞藻的堆砌,这与“诗圣”杜甫的创作手法、文风截然不同。然而就是这一手法拙劣的伪作,却在短视频平台收割了大波流量,相关视频点赞量超过20万,转发量超过两万。前段时间,在孟晚舟女士回国之际,更有网友爆出“李白神预言”写下《晚舟必归》的诗作,而实则是网友假借李白之名自创的藏头诗。
一些自称深谙国学的“大师”似乎掌握了新的流量密码——假托古代著名诗人之名自创诗作。为了吸引更多受众,这些诗作往往通俗易懂、表意浅白,再冠以“最深情”“最甜”“神预言”等头衔,打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号收割流量,这种低级套路盛行已久,并且近来成为一些自媒体获取流量和关注度“屡试不爽”的“妙招”。
以网红风格的打油诗冒充伟大诗人的诗作,首先是对史实的违背,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杜甫晚年经历安史之乱,深受颠沛流离之苦,心系国家安危与民生疾苦,胸中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沉郁困苦,何来“听雨声”“赏月影”之闲情雅致?李白又怎拥有“超能力”来预知未来并写下藏头诗?为了“蹭”流量罔顾史实、消费诗人、将诗人娱乐化之行为实在不可取。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随意娱乐化和亵渎。中华诗词文化是我们珍贵的精神遗产,而非娱乐化的工具、蹭热度的捷径。
我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绝非网红热词、网络流行文学所能比拟,以辞藻华丽、言之无物的“网红体”、逻辑不通的藏头诗冒充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消解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文学基础和思想深度。以这些粗制滥造的伪作冒充经典,久而久之,人们或许会认为,名垂青史的“诗仙”“诗圣”也不过如此,大众的审美标准也会在这种没有营养的作品侵蚀下逐渐降低。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在这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会尊重优秀传统文化。为此,相关自媒体应当摆正态度,以正确的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不应以追求流量为唯一目的。相关网络平台应当加强对国学号、营销号等自媒体的把关能力,从源头上制止自媒体为获取流量而假托诗人之名自编诗作的现象。
中华诗词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需要我们怀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弘扬、创新,我们应坚决拒绝、抵制玷污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切勿在“魔改”“乱创”诗词中丢了文化的“根”和“魂”。
王宇露(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