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图/新华社
金秋季节,万物成熟。
10月11日下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滇池之畔美丽的昆明开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似黄钟大吕,全球共鸣。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将于10月12日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值得重申和永远“置顶”的主题。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人提出和强调这个主题。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也是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的家园,共建这个家园是对地球最大的爱,不只是爱自己,也是推己及人和泽被万物。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有不同的目标,包括中短期、长远和终极目标。无论什么样的目标,都包含着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和实践阐释,而且已在全世界达成共识。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首先是为了让人类的栖息更舒适、更美好和更具有诗意。这就要落实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之上。只有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才能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也只有把生态保护好,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更深层次含义是,坚持和维护生存以及允许生存的原则。允许生存不只是允许人类生存,也是允许其他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存。人与自然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也因此,只有多种动植物,以及无机物能够稳定和正常地生存,才会有每个个体和每种动植物的正常生存。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宇宙、星球,包括地球和万物的演化,还是人类自身的演化,都离不开生命共同体和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当人类的演化创建出文明体系之后,地球上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人类创建的文明程度越高,不只是人类受益,动植物和万物也同样获益。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10月11日在昆明开幕。图/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新闻中心网站
不过也要看到,千万年来,尽管人类的演化完善了自身,成为地球上唯一的高智商高能力的物种,也创建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但生态文明的创建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如地球污染、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犹如在人类共同母亲的美丽肌肤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痕。这就要让后来者弥补这些创伤。
于中国而言,尽管过去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上也欠过一些债。但近年来,中国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既让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明显的改观,也让公众的生存环境得到提升和持续改善。也因此,中国成为联合国赞誉的榜样。
从大熊猫的濒危降为易危,到藏羚羊从濒危连降两级到近危;从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到15只亚洲象成为国际网红,无不彰显中国在建立地球生命共同体上的大量付出,以及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不懈努力。
也要明晰的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仅任务艰巨,而且耗时良久。未来10年,要达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15%、物种灭绝率降低90%、物种濒危率下降一半、物种内基因多样性维持在90%等目标,还需要中国和世界共同努力。在这方面,诸如此前广受关注的大象北迁等事宜,也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说到底,只有建成地球生命共同体,才能让地球成为所有生物的万世家园和温暖的栖息地。让我们所有人向这个方向不懈努力!(文丨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