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李克强谈道,基本民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联,现在跨省流动的人超过1个亿,他们异地就业、养老、就学,办有些事往往要来回跑,“跨省通办”已经成了新刚需。“我们今年要实施一项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拿着手机在有关事项上一扫码,事就办成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行,诸多事项可在网上办理,既节约了资源,又便捷了办事群众。
由此看来,推进身份证电子化,是找准了人民关切,以小切口破解大命题,以技术手段突破条块分割、利益固化等,撬动解决异地就业、养老、就学等烦难事。
业内人士指出,从技术层面看,中国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足以为这个全国“平台”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大量基于办事审批等应用场景的实现,“互联网+政务”早已渗透到城市治理方方面面,大到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食品卫生安全,细到挂号看病、电动车治理、餐饮后厨等。
当然,推进身份证电子化,绝不仅仅止于技术手段,更是要倒逼人的作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是“放管服”改革核心内涵。可以想见,当两地之间个人信息对接更直接更充分,那么,方便老百姓办事跑腿,窗口单位等的“后台”支撑就更为重要。
此外,以身份证电子化为撬动,还要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事实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发文提出,到2022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基本实现电子化”,这是与身份证电子化的相互补充,必将支撑起中国改革加速发展的个人信息基本盘。
《杭州日报》刊文指出,推进身份证电子化,既需大刀阔斧,也要缜密行之。比如,总理在这次记者会上还提道:“我们也要为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提供便利,还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化繁为简,由易入难,稳步推进,照顾到最广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赢得最广大多数群众百姓支持,才能让这项重大改革举措行稳致远。
澎湃新闻发表评论文章称,必须推进电子证照标准化、规范化,加强电子证照应用安全管理和监管,严格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安全,筑牢电子证照应用安全防线,斩断伸向电子证照的黑手,让企业和群众用得省心且安心。同时,也要关切到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为其提供应有的便利。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