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90多年前,毛泽东曾在江西寻乌进行深入系统的社会调查,并写出经典之作《寻乌调查》,从而“坚定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决心”。
习近平同样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河北正定,习近平经常骑着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他调研一般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直接下乡、下厂、入户。3年多时间,习近平跑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在福建宁德,习近平“三进下党”。习近平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是调查研究的一种生动诠释。
进入新时代,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依然不能丢。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更加严峻复杂。
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刊文指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倘若领导干部只是窝在办公室读材料、坐在会议室看简报,凡事不懂得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那就注定是盲人摸象,要跌大跟头。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除了明确谁来调研,还要明确调研什么、如何调研等问题。《方案》明确列出了12方面的调研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以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等。
关于调研,此次《方案》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些表述,深得调研真味。
毋庸讳言,现实中有一些所谓的调研,有其名无其实,领导走到群众中间了,但很多群众却是“群演”,光拣好听的说,报的都是喜事,这显然不符合只唯实、有一说一的要求。
对此,《方案》指出: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何谓“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
澎湃新闻发文称,好的调研都是脚底板下走出来的、嘴皮子磨出来的。大张旗鼓,兴师动众,那不叫调研;“白天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也不叫调研;走马观花,浮皮潦草,不深入、不仔细,也称不上真正的调研。
《半月谈》发文表示,说到底,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群众最关注的还是“解决了什么实事”。用调研解决问题、用调研推动问题,这并不是要求每次调研都必须“出成果”,而是要让群众感受到为民办事、解决问题的真诚作为和热忱态度。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只有真正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才能在面对新形势时行稳致远,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光明日报》也发表文章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有无穷的智慧。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实践,既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政策效果的试金石。而要了解实情,就必须真心实意直通群众的“小院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倾听群众最质朴的声音,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感受,体察群众的情绪,总结群众的经验,汲取群众的智慧。尤其是要主动调研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只有迈进群众的门槛、走进群众的心坎,坚持身心齐入,才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