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绿化“千城一面”、过度追求“美化彩化”、“大树进城、一夜成林”……《半月谈》记者在长江上游部分省市调查发现,城市绿化持续增量提质的同时,也存在相互跟风、贪美求洋、急功近利等形式主义问题,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亟须警惕并加以纠正。
近年来,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上从量的增长向质的优化方向发展,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和迹象。
不管是盲目跟风,让城市的绿化形态趋同化,还是过度追求美化,在城市绿化中使用大量花卉、彩叶等装饰性植物,又或是“大树进城”,盲目增加大型树种的种植密度,都忽视了各地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的差异,忽视了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往往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和绿化效果的不尽人意,而这背后实则是一些城市陷入“生态形式主义”的误区。
城市绿化中的“生态形式主义”问题,不仅造成现实损害,而且会带来不容忽视的长远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会危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甚至影响城市居民身体健康。例如,上海市中心城区进行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未充分考虑土地适宜性和生态适应性,部分树种在城市环境下生长困难,出现大量树木死亡和枯萎的情况。同样,云南昆明大规模种植郁金香等花卉,导致市区内花粉过敏症患者增多,“花灾”事件持续一月之久。
对此,《半月谈》发文指出,基层干部和业内专家表示,一些城市绿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既暴露出思想理念上的偏差,也显示了工作机制存在的缺陷,亟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快破除“生态形式主义”。
首先,遵循生态规律,纠正过度“景观化”的城市绿化理念,摒弃“工程化”思维;其次,加快完善城市绿化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从国土空间修复出发,回答好“绿在哪里”“用什么绿”“如何绿”等问题;第三,城市绿化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应加强统筹设计。
大河网刊文称,城市绿化,莫让“绿色”蒙尘,失去原本的生态价值。城市绿化也不能只追求绿化的表面效果,更应遵循科学规律和长期效益,如避免使用大量的装饰性植物,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让城市绿化真正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城市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加大对城市绿化的监管和评估力度,严格控制城市绿化的投资规模和质量,防止过度建设和浪费现象的出现。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