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商议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开幕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已经举行了三次会议,时间分别是在3月12日、6月26日和8月22日。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分别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商议政。
第三次会议邀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作报告。丁薛祥的报告,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科技。他提到,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8月22日在作报告时,丁薛祥提到了“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他指出,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加强中共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指由国家出面,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组织动员和调配全国各方面力量,实施某项重大任务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就中国而言,“举国体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至今,举国体制在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形式,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发挥不同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传统举国体制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集智攻关,合力建设,推动中国实现了现代产业和科技的从无到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家积极利用市场经济,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产业和科技发展,实现传统举国体制向新型举国体制转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我国为了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今年5月,人民论坛网刊发了《科技机构改革与新型举国体制建设》文章,文章分析了党政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
关键核心技术通常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复杂的技术系统,需要借助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团队协作才能完成。需要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机制,进行制度建构、跨部门协调、保障资源供应、促进知识扩散、纠正“系统失灵”等活动,以增强人才、知识、信息在技术攻关中的交流,降低创新资源流动的成本。
当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超出了现有运行体制的能力范围,或现有运行体制的组织分工可能导致联合攻关的效率低下时,就需要超越现行组织体系,设立重要机构在更大范围内动员和协调资源,甚至成立中央级别的专门机构,实现协调跨部门的决策和领导系统集成。
在此次作报告时,丁薛祥提到:加强对科技工作重点环节的统筹,健全国家科技规划、计划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形成系统完整的科技政策体系。
加强国家科技重大战略任务组织协调,抓好项目凝练、项目设立、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形成闭环管理。④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网、新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