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本期看点

1个正式工背后1.8个临时工,困局如何解?

来源:大河舆情     发表时间:2023-12-12

近日,《半月谈》发文称,记者近期在乌蒙山区A县调研时看到“穷财政富养人”现象——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持续扩增,给县级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A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提供的一份2023年该县保工资支出预算表显示,该县当年保工资预算总支出为26.3亿元,其中在职人员20亿元,离退休人员1.7亿元,临聘人员4.6亿元。

临聘人员总工资预算小于在职人员总工资预算的四分之一,但数量是后者的1.8倍。该县临聘人员人均年收入约1.61万元,人员总数约28806人;在职人员人均年收入约12.83万元,人员总数约15580人。

据悉,临时工的聘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上级政府发布政策依据的聘用,如生态护林员、协警、村组干部等;一类是县级及以下政府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用的,如司机、厨师、打字员等。

对此,澎湃新闻发文分析指出,临聘人员的长期化和规模化,既使地方财政负担加重,也导致本应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挪作他用。一些地方看似政府在编人员规模不大,但是加上临聘人员,则使政府规模“浮肿”。这会导致“官民比”过大,甚至诱发基层干部与民争利的风险。

从基层政府的角度来看,临聘人员数量居高不下,他们也有难言之隐。之所以超额聘用临时人员,同自上而下的政策任务越来越多有关。面对沉重的基层负担,基层政府无法通过正式编制来解决问题,不得不通过大量临聘人员来执行政策、承担任务和化解难题。政策任务不断增长并下压到基层,基层则通过临聘人员承接这些任务。这使临聘人员有增无减的问题陷入恶性循环,始终无法走出“膨胀—压减—膨胀”的“黄宗羲定律”。

那么,这种困局如何破解?

A县部分基层干部建议,明确县级人社部门作为全县临聘人员管理部门,摸清临聘人员底数,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人员资质、进出流程、待遇保障等。

鼓励基层多方式解决用人需求,防止财政大包大揽。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可建议,采取劳务派遣、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方式解决基层实际用工需求,防止一些部门大包大揽带来临聘人员“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此外,澎湃新闻发文称,临聘人员过多的问题表现在人的问题,但是背后则是财的问题与事的问题。所以,要人、财、事、数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基层临聘人员问题。只有实现人、财、事的联动推进,才能真正解决临聘人员过多的问题。

如果不能强化基层组织的自主性,那么各级政府伸向基层的“任务之手”,就可能带来临聘人员的只增不减。同时,只有强化基层财政纪律,斩断财政供养临聘人员的“财路”,才能避免临聘人员过多的问题。

红网刊文认为,临聘人员从事的工作相对“临时”,但对临聘人员的管理不能“临时”,必须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予以规范。在县级政府层面,要明确临聘人员的主管部门,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模式,在摸清现有临聘人员底数的情况下,按照严控“增量”、用好“存量”的原则,对确有需要新增临聘人员的单位进行统一管理,限制招聘数量,并明确学历、专业背景等门槛要求,规范公开招录程序,最大限度防止数量无序增长。(胜楠)


【上一篇】身为国家公职人员 不能任性行权、暴力执法

【下一篇】干旱地区“长出”人工湖 如此造景可休矣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798560   65851966    联系人: 岳书芳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