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河舆情网    当前时间

首页 >  舆情分析  >  舆情案例

北京同仁堂“过期蜂蜜” 引发老字号舆论危机

来源:大河舆情     发表时间:2019-09-02

(选自2018年12月21日出版的《大河舆情》第205期)


2018年12月15日,江苏广电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了知名品牌北京同仁堂子公司委托生产企业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回收过期蜂蜜的违规行为,该企业将已经过期的或临近过期的蜂蜜进行回收,送入原料库。此事被曝光后,“同仁堂涉嫌回收蜂蜜”迅速爬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关注。


根据大河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2月15日事件曝光后,关注度开始走高,于12月17日达到顶峰,随后开始回落。


1.jpg


  虽然是委托合作方生产的,但挂的是同仁堂的牌子,卖的是百年老字号的价格,与同仁堂自己生产的其实并无二致。舆论场上,消费者的痛心之情溢于言表。有人直言,“同仁堂”如果不能信,那么还能信赖谁?也有人追问,盐城金蜂是“何方神圣”,怎能任由这样的“黑企业”混入产品生产链,砸百年老店的牌子?


  舆论风波渐起,同仁堂旗下企业“同仁堂蜂业”迅速致歉。不过,重新梳理这份致歉声明,除去那些貌似诚恳的场面话之外,同仁堂方面反复强调,涉嫌违规操作的盐城金蜂是同仁堂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产单位”;其次,同仁堂提醒公众,“所涉产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会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依法处理”。这使得网友觉得同仁堂有急于“甩锅”的嫌疑。


  其实,去年新华网就转载了一篇题为《北京同仁堂一年六登质检黑榜  百年老字号招牌蒙尘》的报道文章。文中称,自2016年2月至上述文章截稿,一年时间,同仁堂六次登质量黑榜,其中包括一次销售劣质药品。数天后,同仁堂同样在澄清公告中称,存在上述质量问题的是其相关下属子公司,与上市公司无关。


  从几次的事件回应来看,同仁堂的错误恐怕不仅在于“监管不力”,还在于责任推卸。一遇问题,将问题与责任,全部都留给这些下属公司,自己则置身事外。如此行为,又如何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方面还在公告中声明,“本次事件对公司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同仁堂有义务向外界告知具体的营业状况,但此时此刻,这段话恐怕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出现质量问题后,一家企业首先考虑的不是悔改,而是拼命解释和掩盖,还要理直气壮地加上一句“我没事”,把经济利益的位置摆在信誉、诚信之前,无异于自毁长城。


  经过舆论发酵,同仁堂蜂业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系统地从头到尾深入调查此事,并表示一旦有结果一定会及时通报。目前,同仁堂天猫旗舰店已经下架了生产厂商是盐城金蜂的一款蜂蜜,而在售的蜂蜜均产自浙江衢州的一家工厂。


  此次“蜂蜜门”事件遭曝光,其他老字号也当引起警觉,梳理产品布局以及各个产品生产环节,在嘈杂、纷乱的市场环境下,保持一份难得的匠心、初心。③


【上一篇】故宫口红引发“宫斗戏” 文创产品理应良性竞争

【下一篇】酒店行业负面舆情频发 舆情处置后还需做什么?

首页 |大河舆情 |监测中心 |舆论聚焦 |教育产业 |舆情分析 |基层声音 |关于我们

地址: 郑州农业东路 28 号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电话: 0371-65851966   65798560    联系人: 纪胜楠    邮编: 450000

版权所有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舆情网 © 豫ICP备13010437-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