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土壤改良”名义,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一家冠名“环保科技”的公司,7年来倾倒或填埋10.51万吨污泥,污染193.9亩土地,其中基本农田115.4亩。群众先后投诉14次,问题仍未解决。连日来,“新华视点”记者随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实地采访,揭开这起案例背后隐藏的违法与失职乱象。
名为土壤改良,实则毁坏良田,如此改法,让人心凉,乃至心惊。因为多达一百多亩基本农田遭受严重污染,后果堪忧,诚如报道所称,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田”“保命田”,一旦遭受污染,短期内极难恢复。
这起污染事件值得好好剖析。“污泥正通过生物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污泥混合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固体有机废弃物,再经过工艺处理就能养殖蚯蚓,蚯蚓吃下有害的污泥后,产出的粪便就是有机肥”,如果涉事公司所说属实,倒还令人欣慰。问题是,这家公司以处理污泥的名义,干的是污染土地的勾当。也就是说,所谓的改良土壤只是幌子,事实是违法倾倒填埋10余万吨污泥。因此,涉事公司既没有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也没有养殖蚯蚓,遑论产出有机肥。
在畸形利益驱动下,涉事公司铤而走险,让人愕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涉事公司先后被群众投诉14次,却一直安然无恙。哪怕当地镇政府分别致函上一级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请求调查处理该企业违法问题依然未果;即便民众向四川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投诉该企业,问题依然未解决。如此种种,让人不免怀疑,这家公司有何来头?有关部门是否涉嫌不作为、乱作为?
如果不是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介入,这个盖子恐怕仍不被揭开。如果污染事件需要中央督察才能被曝光和处理,岂不值得反思?
在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介入之下,该事件不可能不了了之,无论涉事公司还是涉事部门,势必都会受到处理,但追问不能停止。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处理污水污泥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应具备的设备和专业能力,揽下活后将污泥直接倾倒或填埋于土地内,这就涉嫌违法犯罪,难逃法律制裁。
还应该看到,我国污泥产量逐年递增,如何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是摆在职能部门面前的重要命题。据报道,我国目前具备相应处理技术的企业很少,而全国各地“重水轻泥”的现象突出,导致“污泥围城”现象日渐严峻。一方面,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等废物无处可去,这种矛盾不化解,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就会继续延续下去,影响环保大局。
有专家坦言,处理污泥关键在于降低含水率,如果把含水率降下来,可用性与可处理性就会上升,同时污泥量也会下降。不管怎么处理,这都是一个技术活,都需要更多的专业公司来做这件事,而从根本上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多一些规划和部署,通过制度安排和技术进步,来提升全社会处理污泥的水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中央一再强调,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四川遂宁这起环保事件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来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避免类似事件重演。(王石川)